名句的诞生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完全读懂名句
山色暗了,听得猿在悲鸣,使人发愁,今晚沧江水流得很急。风一吹过,两岸的叶子沙沙作响,明月正照着我这条小船。建德不是我的家乡,我所思念的是维扬的老朋友,不如将这两行热泪,遥寄给扬州的友人。
名句的故事
开元十八年,孟浩然乘驾一叶孤舟溯浙江西上,行入建德县境内,夜泊秋江。行旅的孤独与寂寞,使他不禁思念起在扬州的友人,于是就有了这首感伤的诗作。
扬州从隋唐至明清,由于漕运及盐法的关系,其繁华便冠于全国。时至清代,扬州依旧繁华,虽然在明末清初之际,清兵入关,攻陷史可法死守之扬州,并屠城十日;那真是一个可悲可泣的历史悲剧,但似乎无碍于扬州的繁盛。清朝李斗曾撰《扬州画舫录》,里头根据自己亲身游历的所见所闻,追忆记录乾隆四五十年间扬州繁盛的景象,十分可观。
尽管扬州如此荣华,此时此刻的孟浩然却全不看在眼里;在凄冷的秋夜里,身旁的江水在暮色中迅疾地奔流,风吹过枝叶,发出沙沙的声响,都平添了悲秋的孤寂之感。面对茫茫的江面,他一心只想着在扬州的老朋友。然而要如何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也只能将脸上的两行热泪,遥寄到扬州去。末句情溢乎辞,一个小小的动作的描述,却将思念之情表露得淋漓尽致,或许这正是此诗历来为人传诵不绝的重要原因吧。
历久弥新说名句
孟浩然意欲传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竟想寄“泪”过去,这样的描写说是夸张,倒不如说是生动,因为不会有人当真,以为孟浩然“头壳坏去了”。泪虽然看得见,但是它会蒸发,不像是固体般得以保存,以至于无法邮寄。这其实是一种很动人的写作手法,转化中拟虚为实的修辞的运用。
在汉魏乐府中有一首《战城南》,作者不可考,前面几句是这么写的:“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这是一具战死沙场的尸体的告白。生前战于城南,后来死在外城之北,由于死在郊外,无人安葬,所以乌鸦便能随时啄食,于是希望有人能帮它跟乌鸦说:“你就替我号叫几声,当做是可怜我陈尸荒野,而我曝死郊野不得安葬,我这身腐肉还能逃离你的啄食吗?”沙场上陈尸遍野本是一种令人震撼、悲恸的场面,这具尸体透过对生人的交代,表达出他的无奈之情,却意外地给人一个鲜活而生动的画面——横尸遍野的惨况,腐肉“交代”的情景,当下都刻在人们的心坎上。这则是转化中拟物为人的运用。
至于像“臣愿效犬马之劳”中的“犬马”,或是一些以动物间的小故事对于人类行径加以批评的寓言故事,便是运用了转化中拟人为物的修辞。修辞是历代学者整理出的缀文技巧,透过修辞的转述整理,我们似乎更能够了解古人作品中的佳处了。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名句赏析及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