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的诞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名句赏析及故事

完全读懂名句

迢迢岭南外,家乡书讯断,经过了寒冷的冬天,春天又到了。我将回乡去,越接近故乡,心中越是胆怯,忧喜交集不敢询问往来路人。

诗人背景小常识

宋之问(公元650—712年),一名少连,字延清,高宗朝至玄宗朝人。他于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及第,在武后宠幸张易之兄弟时,宋之问也攀权附贵与之交善,甚至为张易之撰写词赋数篇。到武后病重,中宗复辟,首先即诛杀武则天身旁的大佞臣张易之兄弟,宋之问也遭受牵连,坐贬泷州参军,泷州位于岭南,今广东省罗定县。由于地理偏僻遥远,宋之问抵达不久就想尽办法企图回到洛阳,再次攀迎谄媚于太平公主,且得重用,又见安乐公主权位渐盛,复又攀结,使得太平公主气愤不已,不久就使计将宋之问再次贬到南方去。等到睿宗即位之后,再次清算当时攀附张易之兄弟的政客,宋之问于是又被流贬到钦州(今广西),最后赐死于徙所。

在文学造诣上,宋之问早年即享有盛名,擅长五律诗,后世往往将宋之问与同时期的诗人沈佺期并称,两人作品都以近体诗格律严谨齐名,在唐诗发展史上功不可没,可以视为律诗体例之完成者。宋之问与沈佺期除了诗品格式类似外,两人的生平经历也多有相似,沈佺期也善于逢迎巧事,在张易之兄弟受宠时,沈佺期也与宋之问一起附会奉承,后来也因此被远逐于岭南,唯比宋之问好的是他从这次事件之后习得教训,不再攀权于时贵,得以寿终正寝。宋之问的诗作可以分为两期,前期多巧于格律精细,后期被贬谪时则善于抒发个人情志,流露出对人生自我的领悟与慨然。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名句赏析及故事

名句的故事

明代唐汝询整理《渡汉江》时,曾于诗名下附注:“此逃归时作。”推测是在宋之问第一次遭贬于泷州时所作。由于岭南瘴疾多,诗人又思归中原,于是忍不住弃官遣返洛阳;汉江即是回洛阳途中所经的河流。在唐代当官有几个特色,迁贬即是常事之一,官员们很难逃脱受贬谪的经历,即便是著名的唐代诗人也常受左迁之苦。最著名的例子像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云:“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这是韩愈劝谏皇帝不要浪费公帑从西域迎来“神秘的佛骨”,早上才上书,傍晚皇帝就下旨将韩愈贬到遥远的潮州(广东)去,血淋淋地印证“伴君如伴虎”的危险。

类似宋之问、韩愈遭谪的例子在唐代比比皆是,杜牧也曾为朋友李甘被贬时仓皇失措的情状做了生动描述。杜牧《李甘诗》言:“明日诏书下,谪斥南荒去。夜登青泥板,坠车伤左股。病妻尚在床,稚子初离乳。”当时李甘匆忙慌张的模样仿佛就在我们眼前上演。唐代对于左迁官规定十分严格,视其情节轻重,决定是否需马上驱逐出京,有时诏书一下连夜也要将官人押解出城,李甘即是这种情形。因此我们看到,当时他手忙脚乱爬上板车,却因心里胆战、挂念着家中生病的妻子与才断奶的幼子,一个不小心就摔下车,跌伤左臀部。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名句赏析及故事

历久弥新说名句

宋之问的名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流露出他对于再次回到故乡那种又喜又怕的心情,一方面庆幸自己有命能从素有“鬼门关”之称的岭南返抵中原;另一方面也担心畏惧此番并非衣锦还乡,如何有脸面对邻里熟识指指点点的眼光?在唐代除了这种因贬官无以面对江山父老而近乡情怯之外,尚有从唐代以后相当盛行的另一种惭愧,想回家又怕回家的人,他们是“科举落榜”的潦倒文士。唐代《太平广记·安凤》记载一则野史,述说因为长年科举不第不敢返乡的游子心态。安凤与同乡的友人徐侃皆怀才学,年少时原本约定一同上京赴考,但徐侃由于看到母亲涕泪纵横不止,最后只好放弃与安凤一同去京师。而独自一人来到长安的安凤,由于屡次落榜,在长安一待就是十年,徐侃曾经劝他回去,安凤却泣道:“十年之漂荡,大丈夫之气,焉能以面目回见故乡之人也?”安凤此语,道尽此后一千多年中国文人肺腑心声。

近代著名文学家郁达夫,生于清末民初,历经中国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在《茑萝行》中,他记录当时自己有志不能申、不懂卑躬屈膝、不知收敛少爷气息,屡屡无法苟合于现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却又丝毫不敢跟家人提及。他说:“将近故乡县城的时候,我心里同时感着了一种可喜可怕的感觉……我口里虽在微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二句唐诗,我的心里却在这样的默祷:‘天帝有灵,当使埠头一个我的认识的人也不在!要不使他们知道才好,要不使他们知道我今天沦落了回来才好……’”郁达夫深刻地描写出落魄的游子,实是怀抱着郁郁累累的乡愁,一旦真正要返家,心中是又喜又忧,渴望能蜕变为隐形人,让别人认不出来才好。

文章标题: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名句赏析及故事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mingju/15138.html

上一篇: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名句赏析及故事

下一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名句赏析及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