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的诞生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鬓,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杜甫·佳人
完全读懂名句
她是这一代绝无仅有的美丽佳人,深居山谷之中,她本良家之女,因遭逢不幸,只好寄托草木山林。自关中一带遭到乱军入侵,她的兄弟全被杀害,在朝廷的官位虽高,但又有什么用?连尸骨都无法替他们收埋。世俗人情大抵厌恶衰败,万事无常,正如随风飘移的烛火。嫁给轻薄的丈夫,一见她的娘家失势,即刻将她抛弃,另娶一漂亮新妇。合欢花到了晚上都知道合上花瓣,鸳鸯也懂双宿不离的道理,但一般人却只看到新人的欢笑,哪里听闻旧人的哭泣?泉水在山中清澈无比,出了山却变成混浊污泥。为了生活,让婢女典当珠玉回来,茅屋破了,牵青萝藤蔓来修补。不再摘花插在鬓上,而是手捧着采取的柏叶。天寒身上却只有薄薄的翠色袖衣,黄昏时分,只见她独倚长竹下的身影。
名句的故事
《佳人》为五言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诗的主人翁是在安史之乱后遭丈夫抛弃的绝美佳人,幽居山谷,与人诉说其生平遭遇,出生良好家世,却生不逢时,遭逢战乱,兄弟都曾位居朝廷高官,但已死于乱军之手。娘家的失势,使本性轻薄的夫婿开始移情其他年轻貌美的女孩,毫不留情地将她这个原配妻子抛弃。诗中“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正是她对丈夫绝情无义的悲愤泣诉。
女子历经亲人失丧、丈夫见弃之痛,并未因此被纷至沓来的骤变给击倒,反倒让她更认清世间人情的现实与残酷;她来到山林的幽居岁月,虽无法与以往富裕生活相比,但在她素颜之下,更显其情操的高洁,由于长年和经寒不凋的柏树、挺拔劲节的绿竹相伴,女子凛然不屈的形象,已在诗人心中深深烙印。作者前段描写女子自叙其亲身遭遇,后段则借写景物称许其清高志节,刻画一名在动乱时代下的悲剧女性不轻易向险恶低头的人生。
《佳人》写于杜甫辞去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他正准备带着全家离开华州那处饥荒之地,尽管山遥路远,衣食匮乏,但诗人仍然一心忧虑国家未来,在举家迁移的途中,偶遇一幽居佳人,她所遭逢的不平际遇,以及困顿中展现的不凡勇气,在在都令诗人心生佩服。此诗虽是杜甫描写真实生活中的所见人物,但此一佳人隐然已与作者个人的命运身世,紧紧绾连。
历久弥新说名句
杜甫《佳人》中“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可用现今“喜新厌旧”一语概括之。曹魏时期的文学家曹植早已洞察这个人性弱点,其五言古诗《杂诗》写道:“人皆弃旧爱,君岂若平生。”意指人皆喜爱新欢,容易厌弃旧爱,所以岂能要求对方如往常感情要好时的标准相待。
周朝诗歌《诗经·卫风·氓》描写一女子勇敢追求爱情,投奔到经济条件不好的男子身边,原以为对方会善待她一辈子,谁知两人欢乐时光不过数年,丈夫对她开始厌倦,不但另结新欢,还对她暴力相向,诗中“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道出自古婚姻对男女的悬殊尺度,认为男人拈花惹草是风流本性,亦是被允许的行为,但换是女人在外招蜂引蝶,就成了千古遗恨,也就没什么好说了。这也是诗中女子面对丈夫变心,根本无处申冤,只能强忍伤悲,离开令她痛心之地。
历来也相传一著名负心汉的故事《铡美案》,话说北宋时期,有一名叫陈世美的男子,在进京应试、考取状元之后,太后有意将女儿许配给他,早已有家室的陈世美为了和皇室结亲,谎称自己父母早亡,且尚未娶亲,其后成为驸马,在京城与新欢妻子享受不可一世的荣华富贵。
由于家乡连年饥荒,陈世美年迈的双亲相继去世,其妻秦香莲只好携带儿女进京寻夫,却惨遭陈世美驱离;丞相王延龄可怜其处境,试图让秦香莲在陈世美寿辰时扮成歌女弹唱,希望助他们一家团圆,谁知此举反让陈世美动起杀人灭口的念头,只是连被他派去的杀手宁可自刎交差,也都不忍对其妻小下手。
秦香莲发现丈夫非但不顾旧情,甚至泯灭人性要杀害自己以及亲生骨肉,一怒之下将他告到开封府,当时担任知府的正是铁面无私的包拯,在将驸马爷传来后,先是劝他及时醒悟,但自认是皇亲国戚的陈世美,一见太后和新欢妻子赶来迎救,认为区区知府该也拿他莫可奈何,最后包拯拼上乌纱帽不要,也要严惩这个丧尽天良之徒,依法将他开铡,结束负心汉的一生。
文章标题: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名句赏析及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