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终南捷径
【释义】指求名利的最近便的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出处】《新唐书·卢藏用传》:“司马承祯曾召至阙下,将还山,藏用指终南曰:‘此中大有嘉处。’承祯徐曰‘以仆视之,仕宦之捷径耳。’藏用惭。”
在初盛唐时期,由于受道家思想影响,许多文人热衷于在山中隐居,其中有十个喜欢隐居的人,被称为“仙宗十友”,他们是:司马承祯、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卢藏用、王适、毕构、宋之问、陈子昂。
十个人里,有一心向道、以隐为乐的,比如司马承祯,也有以隐为显、伺机入仕的,比如卢藏用、李白、孟浩然等。
把隐居当成谋官手段,做得最明显的当数卢藏用了。
作为一位初唐诗人,卢藏用的名气没有“四杰”“沈宋”和陈子昂的名气大,诗也没有他们写得好,但他走出了一条入仕的捷径,曾一度爬到了吏部侍郎的位置。
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唐睿宗李旦派人将司马承祯从天台山请到宫中,许以要职高位,司马承祯不为所动,坚持回山隐居。出宫时,正巧遇到正在朝廷做官的卢藏用。卢藏用听说司马承祯要重回山里,就用手指着城南的终南山说:“此中大有嘉处。”意即在终南山隐居,那是非常美妙的事情,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司马承祯和卢藏用不是一路人,但他知道卢藏用的话外之意,于是就半开玩笑地回道:“在我看来,去终南山隐居,应该是通往仕途的一条捷径吧?”卢听了,知道司马承祯是在嘲讽他,当时就羞红了脸。
这“终南捷径”,卢藏用是如何一路走来,最终又走到一个怎样的尽头呢?
和其他大多数唐朝诗人一样,卢藏用也是个官二代、文二代。他大约生于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叔祖卢承庆曾官至刑部尚书,父亲卢璥做过魏州司马。
小时候的卢藏用就以才学文辞而为人所知,长大后作文、书法、琴弈等才艺皆有所精。可是,当他进士及第后,却迟迟得不到朝廷任用,这让他心里很着急,很不是滋味。
一天天一年年很快过去,卢藏用等得实在不耐烦,干脆一扭屁股跑到长安城南的终南山里隐居去了。
在山里,卢藏用一边跟着道士们修炼道术,一边悄悄探听着朝廷那边的动静。他修道倒也修出了点门道,还苦练辟谷之术,且达到了一定境界,据说几天几夜不吃饭都可以。
他这样苦自己,是为了扬名,扬了名,皇帝才会知道他,才有可能用他啊!藏用,藏用,“藏”不就是为了“用”吗?
在终南山隐了没多长时间,当武则天移驾洛阳之后,卢藏用便又开始跑到嵩山隐居——隐,也要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隐不是?
就这样,跑来跑去当了几年“随驾隐士”,卢藏用的良苦用心终于有了结果。长安年间,武则天将他请出了山,授以左拾遗一职,几年后就升到了吏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副部长)。当官后,他的日子俨然是另一番景象了:
天游龙辇驻城闉,上苑迟光晚更新。
瑶台半入黄山路,玉槛傍临玄霸津。
梅香欲待歌前落,兰气先过酒上春。
幸预柏台称献寿,愿陪千亩及农晨。
(闉,读yīn)
出入宫禁,游宴颂圣,卢藏用似乎得其所愿了。可是,作为一个文人,他写像上面《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之类的赞美诗还算是得心应手,而作为一个管人事的领导干部,他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你想啊,在吏部,整日和卢藏用面对面打交道的是各级官员,而他又不是一个强势的人,所以在工作中很容易就被那些权要左右了,人家要买官卖官,你能不给开方便之门?时间不长,卢藏用就陷入官场泥潭,贪赃枉法之事也跟着做了不少。一次两次倒也罢了,你把弄权取官当成了工作常态,那人家会怎么评价你?于是,卢藏用的名声日渐败落下去,最后被调出吏部,担任黄门侍郎,接着又转任工部侍郎和尚书右丞。这期间,卢藏用曾主动依附太平公主,没少拍过人家的马屁。
李隆基上台后,太平公主因涉嫌谋反被赐死,卢藏用受到牵连,被流放到岭南。
开元初,朝廷又下诏让其担任黔州都督府长史,可没等到动身前往,他就一命归西了。
卢藏用的官途,就这样随着生命的终结,终止于遥远的岭南之地。
诗人卡片
卢藏用(约664—约713),字子潜,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武则天时期,曾为彰显名声而隐于终南山,系唐初“仙宗十友”之一。诗文多为唱和应制之作。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卢藏用之终南捷径:终南,终南,谁会想到竟是终于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