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付诸东流

【释义】付:交给;诸:之于。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像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

【出自】唐·高适《封丘作》诗:“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有个成语叫“无所适从”,这里的“适”是“往”“到……去”的意思。按此解释,“高适”可理解为“适高”,也就是“到高处去”之意。高适的字叫“达夫”,“达”和“适”的含义应该是差不多的。

所以,不妨给“高适”这个唐代诗人的名字来个通俗的解读:人往高处走。这也是自古以来,大多数人的自觉行动。有理想有抱负的高适当然也是这么想、这么做的,并且他也真的走到了很高的地方。

这“高”指的是官衔高、待遇高。

好,我们就来看看他曾坐过的那些官位:左拾遗、监察御史、侍御史、谏议大夫、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长史、淮南节度使、太子詹事、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侯。

当高适被授予左拾遗一职时,他已经五十二岁了。左拾遗是从八品的小官,而上面所列的那个御史大夫则是正三品的大员,高适完成这个过渡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样快、这样大的人生跨越,称得上是火箭式的速度了。

高适为何升得如此神速?因为他在朝廷最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且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也可以说,是安史之乱成就了高适。

安史之乱一爆发,高适就随哥舒翰进京讨贼,他的身份也由哥舒翰的掌书记升为左拾遗,很快又以监察御史身份辅佐哥舒翰守潼关。虽然最终潼关失守了,但高适见机行事,忙跑回宫里献好,让玄宗跑往四川避难。玄宗赞同并采纳,顺便将高适提拔为侍御史。高适继续帮玄宗分析形势,出主意,想办法,玄宗一高兴,很快又把他封为谏议大夫。

当唐肃宗掌控全局时,永王李璘想搞独立。高适及时赶到,君臣之间又是一通分析权衡。唐肃宗很欣赏高适的眼光和能力,便将他破格提拔为御史大夫,又让他兼任扬州大都督长史和淮南节度史,领兵讨伐李璘。结果是大胜而归,连把追随李璘的“诗仙”李白也俘获了。

高适这次立了大功,却没有升职,原因是:宫中红人李辅国在皇上跟前使坏。

唐肃宗听信谗言,就把高适贬为了太子詹事。不久,高适就去了四川,先当彭州刺史,再是蜀州刺史、剑南节度史。

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高适被唐代宗李豫召回宫。高适当太子詹事时的那个太子就是李豫,所以李豫上台了,对高适也是很关照的,很快将他提为正三品的左散骑侍郎。

看这趋势,高适真的是往天上升的节奏。次年,他倒真的升到天上——驾鹤西去了。

高适的最后十年享受着高官厚禄,荣耀风光。那他五十岁之前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概括地说就是:东奔西跑,写诗科考,当过县尉,心情不好。

二十岁时从老家沧州跑到京城长安,后在开封、宋州一带漫游并定居宋城。三十岁左右开始北游燕赵。

去长安,当然是求人引荐。“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别韦将军》),本来是自信满满的,一到京城,高适才慢慢意识到自个儿之前的想法太单纯了,一个没有背景的穷小子,想跻身公卿,谈何容易!

求靠无路,只得暂离京城,找个地方躬耕自济。

在梁宋客游时,高适也会主动结交那些地方官员,可那些小官多数都是认钱不认人的主儿,高适把仅有的钱财花光了,也没买到个真心帮他的人。

几年后,高适又有了从军的想法。他开始北游燕赵,想到信安王幕府效力,虽然最终未能如愿,可他见识了东北边塞将士的真实生活,也亲眼看到了那些所谓的将军们好大喜功而又醉生梦死的真相。这一切,促成了高适的那首边塞诗杰作——《燕歌行》的问世,“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前犹歌舞”,鲜明的对比,残酷的现实!

边塞同样令人沮丧,高适又回到了宋州。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高适在开封与李白、杜甫相遇,三大诗人携手同游,一直游到齐鲁。

三年后,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京,他的门客——著名琴师董庭兰也随之离开了长安。这年冬天,董庭兰和高适在宋州相遇了。一个是失落的音乐圣手,一个是茫然的浪游才子,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分手之际,下起了大雪,高适便为董庭兰献上了那首《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四十六岁的高适在宋州刺史张九皋的荐举下,参加了有道举考试,中第后,被授以封丘县尉一职。

也算是做官了,可一到任上,高适就头大了,这哪是人干的差事啊:对待长官得弯腰屈膝,时时处处得谨言慎行,而对待老百姓就必须疾言厉色,昧着良心去执行那些不得人心的公务。

跟之前预期差距太大,高适失望极了,他只能用诗歌来表现心中的矛盾和烦忧: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封丘作》)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田园归隐,抛却那一切烦人的人情世故,高适思前想后,辞官了。接着,他去了西域,得到了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赏识,入了哥舒翰的幕府。

三年后,安史之乱爆发。高适自此平步青云。

高适之付诸东流:五十年的期盼,十年的灿烂

诗人卡片

高适(704—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担任过左散骑常侍一职,世称“高常侍”。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齐名。代表作有《别董大》《燕歌行》等。

文章标题:高适之付诸东流:五十年的期盼,十年的灿烂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mingju/15280.html

上一篇:岑参之愁云惨淡:我是藤,我想攀高枝

下一篇:孟郊之春风得意:一朝春风得意,一生寒风吹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