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八面玲珑

【释义】玲珑:精巧细致,指人灵活、敏捷。本指窗户明亮轩敞。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

【出处】唐·卢纶《赋得彭祖楼送杨德宗归徐州幕》诗:“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

在唐朝,有一个大贪官,名叫元载。

元载贪到什么程度呢?仅举一例:他倒台被抄家,仅从其住处搜出的胡椒,就有八百石之多(相当于今天的六十四吨)。

胡椒,在今天看来只是寻常之物,可在唐代,作为一个外来品种,它可算是顶级的奢侈品。

再奢侈,再稀有,那胡椒也只是种调味料,六十四吨,哪辈子能吃完?元载之贪,由此可见一斑。

元载是在代宗时期晋身宰相之位的,他在相位上如何弄权贪赃的事就不说了,在这里只说他和一个诗人的关系。

诗人名叫卢纶,来自河北涿州,天宝初来到长安,当时只有二十来岁。他和其他大多数唐代才子一样,来京城只为应举,求取个功名。

可他没钱没靠山,世道也一直不太平,他考了几次,次次落第,因此榜上题名的愿望也落空了。

几次考试期间,他在终南山隐居过,还随舅舅在鄱阳生活了一段时间。

唐代宗即位后,卢纶再次来到京城应试,可最终还是没能摆脱落第的命运。

考场总是失意,可卢纶并没有像贾岛那样就此沉沦下去,除了继续读书写诗,他还抽出大把的时间用于人际交往——既结交志同道合的文人,也积极主动地同各路权贵显要套近乎,通过广泛联络,用心经营出属于自己的人脉。

在文人圈,卢纶牵头,与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讳、夏侯审、李端等诗人一起,互相唱和,打响了“大历十才子”的品牌。

更重要的,卢纶要在那些高官和名门子弟面前混个脸熟。

通过积极走动,他和能认识到的封疆大吏或大权在握的人物,个个打得火热,鲍防、黎干、卢甚、皇甫温、张建封、韦渠牟、裴延龄、王延昌、徐浩、薛邕、赵涓、李纾、包佶、肖昕……均是他朋友圈里的人脉资源。

宰相级的人物,那更是能攀则攀,常衮、李勉、齐映、陆赞、贾耽、令狐楚、裴均……都跟卢纶有过来往。这类人中,还有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个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元载,再一个就是大诗人王维的弟弟——王缙。

也不知道卢纶是通过何种渠道,以何种方式进入元载的视野的,反正,元载知道有卢纶这么一个人,并且也很欣赏卢纶的诗歌。

大历六年(公元771年)的某天,元载就把卢纶其人其诗在代宗面前作了推荐。代宗觉得既然是个人才,那就给他个官当呗,于是,卢纶就在未中举的情况下直接入仕,被授予阌(wén)乡尉一职。

另一宰相王缙也给予助力、提携,卢纶的职位随之逐步提升: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密县县令。

可是好景不长,大历十二年,元载倒台被赐死,王缙获罪被贬,卢纶作为关联人物,也被关入了大牢。虽不久就被释放,但他的官路却因此中断了。

直到德宗李适上台后,卢纶才重新被起用。

咸宁郡王浑瑊(jiān)出镇河中(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时,卢纶就被请去当了元帅府的判官。

独特的边关生活体验,让卢纶写出了一首首风格别样的边塞诗作,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两首是: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其二》)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其三》)

从河中府回京,卢纶继续做官,等做到检校户部郎时,他的生命也到了尽头。

卢纶未中举,却能在权贵的帮助下在宦海弄潮,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善交际,有眼色,会来事,不然的话,哪个高官会把他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书生放在眼里呢?

翻看卢纶的诗集,你会发现他的那些诗作中,题目以“送”“别”作开头的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由此可知他的交际面之广,结交者之多。

在这些送别诗中,有一首题为《赋得彭祖楼送杨德宗归徐州幕》,诗中写道:

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

外栏黄鹄下,中柱紫芝生。

每带云霞色,时闻箫管声。

望君兼有月,幢盖俨层城。

此诗的首联“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演绎成了一个成语“八面玲珑”,此成语本形容窗户明亮,后指人处世圆滑,面面俱到。

卢纶发明了“八面玲珑”这个成语,他应该不会想到,后人会把这个成语当成贬义词用在人身上。那我们是否可以其人之词定其人之性:卢纶就是个八面玲珑的人?

卢纶之八面玲珑:朋友多了路好走

诗人卡片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一说河北保定人。唐朝“大历十才子”之一,代表诗作有《塞下曲六首》等。

文章标题:卢纶之八面玲珑:朋友多了路好走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mingju/15293.html

上一篇:贾岛之秋风落叶:那个法号无本的苦行僧

下一篇:顾况之红叶题诗:深秋·深宫·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