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1】搔到痒处

【释义】比喻说话说到点子上、事情恰到好处。

【出处】唐·杜牧《读韩杜集》诗:“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成语2】钩心斗角

【释义】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出处】唐·杜牧《阿房宫赋》:“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成语3】折戟沉沙

【释义】断戟沉没在泥沙里,成了废铁,形容失败十分惨重。

【出处】唐·杜牧《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成语4】包羞忍耻

【释义】容忍羞愧与耻辱。

【出处】唐·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成语5】卷土重来

【释义】卷土:人马奔跑时尘土飞卷。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出处】唐·杜牧《题乌江亭》诗:“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之搔到痒处:有一种痒,源于我想

上一篇主要写了诗人杜牧的风流事。实际上,杜牧并不是一味地轻浮浪漫,他也有担当的一面,他是一个内心充满忧患意识的诗人。

杜牧曾写过一首诗,叫《读韩杜集》: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

诗意是:在愁闷的时候,诵读杜甫的诗歌和韩愈的文章,那舒爽的感觉就如仙女麻姑用指尖在痒处抓挠。可如今还有谁能得到杜诗韩笔的精髓呢?恐怕已经没人能像他们那样,以独有的才情和思想写出史诗般的杰作了。

杜甫和韩愈都具有忧国忧民的意识,都敢于直面黑暗,抨击时弊,期望国家重新走向复兴。杜牧也是如此,杜甫是“大杜”,他是“小杜”。

在《读韩杜集》中,杜牧强调了“愁来读”,那他到底愁什么?“痒处搔”的“痒”又是指的啥?

那就要看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了。

杜牧生于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死于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在五十年的岁月里,德宗、顺宗、宪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先后上台执政,尽管文宗、武宗、宣宗诸帝想方设法挽救国运,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吐蕃犯边等乱象还是愈演愈烈,大唐眼见国势已去,积重难返。

杜牧生于官宦之家,是宰相杜佑的孙子。受家风熏染,他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写诗作文。及至成年后,他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宫廷和整个社会。

杜牧二十岁左右,两个大昏君先后坐上了龙椅。

先是穆宗李恒——这个昏庸的家伙只知道整日游乐,看戏、打马球,朝政全部交给宰相打理,宫斗和边患一概不问。

再是敬宗李湛——这位比他爹李恒还会玩:政事扔一边,他自己则全身心投入龙舟、百戏、马球等各类游戏中,晚上除宴饮歌舞,与妃嫔宫娥在床笫纠缠外,有时还会带侍从去宫外捉狐狸玩,还曾带着千余人去水塘抓鱼。且经常大兴土木,修建各类娱乐场所,弄得宫廷上下怨声连天。

杜牧耳闻目睹了这一切,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青年才子,他岂能选择袖手旁观?

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杜牧的那篇借古讽今的《阿房宫赋》便横空出世了。

阿房宫再雄伟,再壮观,但反抗者只需点一把火,就能使它很快化为一片焦土。如今的统治者,难道不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吗?因此,杜牧在文末写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可谓用心良苦。

二十三岁就有了这样的见识和眼界,的确令人惊叹,何况写得又是如此文采飞扬呢?

因此《阿房宫赋》甫一面世,众多文士便争相传阅,最后传到了太学博士吴武陵的手上。吴武陵一读,自然是击节赞叹,直夸杜牧是个难得的人才。

大和二年(公元828年),杜牧参加完进士考试后,吴武陵便去找主考官——礼部侍郎崔郾,直接向其推荐杜牧,还当面读了《阿房宫赋》。读完,吴武陵要求崔郾让杜牧当状元。崔郾说状元已安排他人了,吴武陵就又要定杜牧第五名及第。

在吴武陵的极力争取下,杜牧最终上榜,随后又及时参加制举考试,也是如愿登科。

接着,杜牧就入官场了。

总的来说,杜牧的仕途还是比较顺利的,从二十六岁到生命终结的五十岁,二十多年间由弘文馆的从九品小校书郎,一直升至正五品上的中书舍人。

但这“顺”中也有许多让人郁闷的结,比如那个叫杜悰(cóng)的堂兄,就因为当了驸马爷,二十多岁便被封为从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还兼任殿中少监、驸马都尉都职。杜牧与他一比,心里能平衡吗?

还有,杜牧当官之时,也正是牛李两党争得你死我活之时。他投靠的是牛党头子牛僧儒,牛党得势,他便跟着得意,牛党失势,他也随之失意。

你看,牛僧儒任淮南节度使时,杜牧便跟去做掌书记,在扬州过的那日子,简直是在欲海里冲浪,人家牛老板还暗中派人保护他的安全。

当武宗即位,李党掌权时,杜牧便被调到偏远的黄州当刺史了。直到宣宗上台,牛党重新归位,杜牧才被召进京,得以重用。

杜牧虽是宰相之后,但他却不是倚势弄权的人,也相对耿直,又不屑于官场争斗,所以常常会陷于比较被动的地位。

朝中的问题那么多,盛世图景越来越远,这难免会使杜枚时常陷入忧愁之中。

《阿房宫赋》中说:“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对于建筑来说,这是一种技巧,一种美,而对于人来说,则是残酷而无奈的现实了。

有时,杜牧就想用诗来警醒一下当世的统治者。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过勤政楼》)——唐玄宗曾专门建了勤政楼,还定了“千秋节”,可如今不都成了空?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为了心爱的女人能吃上新鲜的荔枝,不惜劳民伤财,这是一国之君该做的吗?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国家处于危难之中,达官显贵们却还陶醉于歌舞升平,这怎能不让人心生担忧?

杜牧有想法,也总能以独到的视角来咏史,比如《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周瑜在赤壁之战中,之所以能战胜曹军,取得胜利,还不是东风的作用?

又如《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项羽战败了,为了面子就自杀了,要是能包羞忍耻,回到江东重整旗鼓,卷土重来,那天下不定是谁的呢!

杜牧在黄州时,曾写过一篇兵法研读心得给宰相李德裕,想获赏识,结果未能如愿。由此可见,他写《赤壁》和《乌江亭》是不是想曲折地表达胸中不平呢?

杜牧还写有《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中一首是: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北风。

满塘荷叶被北风吹得翻卷起来,相偎相依的荷叶,也似乎满怀“恨”意。是荷叶在恨吗?分明是志不得酬的诗人在诉说心中哀愁。

那愁也是一种痒,一种发乎内心的、难以抑制的痒。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

就如那个宫女一样,杜牧心中的那份孤独和凄凉,只有本人最清楚。

文章标题:杜牧之搔到痒处:有一种痒,源于我想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mingju/15320.html

上一篇:杜牧之豆蔻年华:诗人的风月情,大叔的萝莉梦

下一篇:武元衡之柳暗花明:一个大唐宰相的铁血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