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出自岑参的《逢入京使》。全诗如下: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意思是说,在赶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的途中,遇到前往长安的使者,想要托使者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无奈只好托他带个口信。岑参此时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另一方面也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柔情与豪情相融合,感人至深。
岑参曾怀着到边塞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前后在边疆军队生活了六年。在他长期的观察和亲身体会下,曾写了许多表现边塞战士生活的诗作。
他曾在《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满怀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全诗如下: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这首诗反映出将士们奋不顾身的英勇气概,充满了忠勇爱国的精神。
又如在《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岑参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从而衬托出战士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全诗如下: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军队在莽莽沙海、风吼冰冻的夜晚行军的情景。环境虽然恶劣,但将士们充满了高昂的斗志。
边塞生活虽然艰苦,但岑参却懂得苦中作乐,常常和将士们谈天说地。一天,岑参有事外出,在回来的途中,碰到了从前相识的将士。他们让岑参题词赋诗,岑参也不推托。
不料,刚写完一首诗,挤在当中的一个小孩,就随口吟了出来。岑参有些吃惊,士兵告诉他:“这个孩子是维吾尔族的放羊娃,一次大风,这个放羊娃救了我们十三个士兵,是我们允许他在这儿放羊的。”
岑参问放羊娃:“你从哪里学到的汉语?”放羊娃说:“是父亲教给我的。”一个士兵说:“他家是早年流落到这里的。”放羊娃从怀里掏出一本破旧的书递给岑参。岑参不懂回鹘(维吾尔族的祖先)文,放羊娃便解释:“是爷爷写的,叫《论语》。”
岑参慈爱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给他题了一幅字——“论语博大,回鹘远志”。放羊娃把题词揣进怀里,向岑参鞠了三个躬,高兴地走了。
第二天,孩子的父亲领着孩子找到岑参,恳求岑参收孩子为义子,教以成人。
岑参心里非常喜爱他,又想到在西域,军队很缺翻译,可以培养这个孩子。于是,他对放羊娃的父亲说:“我是军人,要收他为义子,就得把他带走。”孩子的父亲虽然不舍,但还是答应了岑参。
放羊娃的名字原来叫也里,岑参给他改名叫“岑鹘”。就这样,岑鹘跟着岑参来到军队。几年后,在岑参的悉心教导下,岑鹘不仅聪明干练,而且精通汉语和回鹘语。岑参回朝赴任时,向朝廷举荐了岑鹘。岑鹘没有辜负岑参的栽培,一边工作,一边培养了许多翻译。
文章标题: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