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中的“昔时人”指的是谁?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出自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全诗如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中的昔时人指的是谁?

诗中的“昔时人”指的是荆轲。“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说的是那时的人都已经不在了,可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寒冷。易水也称易河,位于河北省西部,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也是燕国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方。

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荆轲为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刺杀秦王,太子丹和众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临别时,荆轲怒发冲冠,慷慨激昂地唱了《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然后义无反顾地启程。

但精心策划的行动最终失败,荆轲身死他乡,留下了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让人扼腕叹息。那么,荆轲的刺杀行动为何会以失败告终?

刺秦行动失败后,另一位剑客鲁句践说:“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也写道:“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他们都指出刺杀失败和荆轲的剑术技艺不高有关。

《史记》对荆轲的剑术也有记载:“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也就是说,某日荆轲和盖聂论剑,两人产生了分歧。盖聂非常生气,瞪了荆轲一眼,荆轲仓皇离去。可见荆轲的剑术,实在不算高明。

然而剑术并不精湛的荆轲却走上了刺客之路。这和燕国太子丹的出现有很大关系。当时秦国有吞并天下之势,剑指燕国。太子丹震惧,于是决定选一人去刺杀秦王,就选了荆轲。那么太子丹为什么会选荆轲呢?

原来,荆轲剑客的道路,一直走得不如意,后来流浪到燕地,遇到了一个知己,名为高渐离。于是他们二人闲来无事,“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群众纷纷围观,两个人的名声一下子就流传了开来。

然而,太子丹找到荆轲的时候,他不太愿意去刺杀秦王,因为他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但太子丹想方设法劝说荆轲,《史记》中曾记载:“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也就是说,高官厚禄、美女车马,统统给荆轲奉上。

于是荆轲答应了。后面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荆轲并没有刺杀成功,反被秦王所杀。那么荆轲是如何被杀的呢?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荆轲送地图和樊於期的头给秦王,图穷匕见。荆轲右手抓住匕首,左手抓住秦王的袖子,要刺杀秦王,但是意外发生了。在他们的拉扯中,秦王的衣袖破了,他摆脱荆轲转头就跑,但是因为慌张也拔不出身上的剑。

由于秦王当时规定大臣不能携带兵器进入咸阳宫,卫兵必须站在大殿之外,所以咸阳宫里形成了这样一个局面:荆轲追杀秦王,秦王绕着柱子逃跑。

这时站在旁边的太医夏无且把随身的药囊砸向荆轲,正是他的这一举动救了秦王。缓过神来的大臣大喊秦王如何拔剑,秦王这才拔出了长长的宝剑。相比荆轲手中的匕首,秦王的武器优势很明显,他先把荆轲的左腿砍断,然后连砍八剑,荆轲还是没有死,靠在咸阳宫的柱子上,把秦始皇大骂了一顿。随后,大殿外的卫兵听到里面乱作一团,冲进来杀死了荆轲。

先有夏无且砸药囊,又有大臣场外指导秦王如何拔剑,还有卫兵帮忙,如此看来,杀死荆轲的不单单是秦王一个人。而从秦王论功行赏的角度来看,秦王也认为主要是夏无且的功劳。他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还说“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

尽管刺杀失败,但荆轲那种不怕牺牲、勇于担当的精神,还是带给后人极大的影响。作者借荆轲的故事,表达了他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也寄托了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诉了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

文章标题: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中的昔时人指的是谁?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mingju/15405.html

上一篇: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有关的事和人有哪些?

下一篇: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中的一闭风光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