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中的“鱼书”指的是什么?

“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出自徐灿的《菩萨蛮·秋闺》。全词如下:

西风几弄冰肌彻,玲珑晶枕愁双设。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

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梦也不分明,远山云乱横。

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中的鱼书指的是什么?

“鱼书”是古时候对书信的一种说法。纸张出现以前,书信多写在白色的丝绢上,为使传递过程中不致损毁,古人常把书信放在两片竹木简中,木简多刻成鱼形,故称鱼书。

词的上片写秋风把女主人公吹得寒透了,此时她看着一对美丽的水晶枕,想到平时只能自己一个人睡,不由得心生孤寂。恰逢重阳节,本该亲朋好友一起登高游玩,但女主人公却形单影只,她的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人的思念和幽怨。

词的下片道出了女主人公的心事,自己之所以幽怨,是因为那个远方的人已经很久没有给自己写信了,自己的深情和思念无人能知。她本想在梦里见见他,但却彻夜未眠。全诗细腻含蓄地表达了女子独守空闺的落寞凄苦之情。

词中的女主人公和远方的人正是徐灿和丈夫陈之遴的真实写照。这首词是徐灿早年与丈夫分居两地时所作。徐灿,字湘苹,又字明深、明霞,号深明,苏州吴县(今苏州市西南)人。徐灿的父亲徐子懋,精通文史,是当时的文学家。出生在这样的书香门第,徐灿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她的父亲曾评价徐灿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因此非常喜爱这个女儿。

陈之遴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正是由于他和徐灿在文学上志同道合,因此非常投缘。明崇祯二年(1629),陈之遴和徐灿成婚,其后九年间,夫妻二人往返于苏州与海宁,陈之遴读书赶考,徐灿相夫教子,举案齐眉,过着温馨而甜蜜的幸福生活。

明崇祯十年(1637),陈之遴考中进士,被授翰林院编修,踏入仕途。初入都城,陈、徐二人更是潇洒至极,与都城的文人雅士吟诗作对,谈笑风生。

然而,就在陈之遴入京为官的第二年,清军入关,陈之遴的父亲当时是顺天巡抚,因为防守不周,失了城池,因而被捕入狱。陈之遴多次营救都没能成功。当得知父亲就要被处斩时,为了给父亲留下全尸,陈之遴买通狱卒,暗中毒死了自己的父亲。这件事不久后就被发现了,陈之遴被罢免了官职且永不叙用。

七年后,满腹不平的陈之遴主动向清浙闽总督张存仁请降,表示愿意为新朝效力。陈之遴的学识很快就受到了摄政王多尔衮的赏识。

而陈之遴在新朝为官之初,徐灿并未随之在京居住,主要是因为她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对丈夫降清很不认同。他们夫妻二人往来的书信,展现了对陈之遴再次出仕的争执。但是,徐灿的苦口婆心动摇不了陈之遴降清的决心。

为了安抚和补偿妻子,陈之遴买下了苏州的拙政园,送给徐灿。徐灿非常喜欢拙政园,不但长居在此,而且经常在这里写诗填词,留下了近百首脍炙人口的词作。陈之遴对徐灿住在拙政园期间所作的诗十分欣赏,于是亲自将徐灿的词编辑为三卷本,并作序,题名为《拙政园诗余》。

投降清廷的陈之遴升官迅速,引起了同僚的嫉妒,他不断遭到弹劾。清顺治十五年(1658),陈之遴因重罪而被革职,没收家产,举家迁往沈阳。六年后,陈之遴病死在戍所,随后,陈之遴的儿子也去世了。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艰难的生活,徐灿此时灰暗的心情是难以形容的。晚年的她皈依佛法,在孤灯长影中离开了人世。

在江山易主的历史变革中,徐灿作为一个女性,感受到时代的寒意。丈夫降清,富有民族气节的她虽然不认同,但是不能与之抗争,她的内心是非常矛盾的。作为一个大家闺秀,徐灿自然不敢直接与时代和丈夫为敌,所以在她的诗词中,经常出现欲言又止的“幽咽”情态,如《永遇乐·舟中旧感》:

无恙桃花,依然燕子,春景多别。前度刘郎,重来江令,往事何堪说。逝水残阳,龙归剑杳,多少英雄泪血。千古恨、河山如许,豪华一瞬抛撇。

白玉楼前,黄金台畔,夜夜只留明月。休笑垂杨,而今金尽,秾李还消歇。世事流云,人生飞絮,都付断猿悲咽。西山在,愁容惨淡,如共人凄切。

这首词将个人的身世之感与国家的兴亡之感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显得深沉蕴藉,沉郁苍凉。徐灿在表达时并没有让情绪一泄而出,而是形成了其词的“幽咽”之美。或许正是这种“幽咽”之美,成就了徐灿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文章标题: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中的鱼书指的是什么?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mingju/15418.html

上一篇: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中的金屋运用了什么典故?

下一篇: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中的伏波营用了什么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