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运用了什么典故?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出自纳兰性德的《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全词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说的是唐玄宗与杨玉环的典故。在《太真外传》中记载,唐玄宗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诗人白居易曾在《长恨歌》中对他们的爱情做了生动的描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和一些臣子,在军队的护卫下逃往四川。他们过渭河桥后,沿渭河北岸向西逃去。跟随他们一起逃亡的宰相杨国忠命人将桥烧毁,以阻止安禄山叛军的追赶。
当他们逃到马嵬坡时,护驾的大将军陈玄礼率领将士们发动了兵谏。他们先杀了宰相杨国忠,接着又要求唐玄宗处死杨贵妃。最终唐玄宗为了保全自己,在万般无奈之下,赐给杨贵妃三尺白绫,让她自尽。
于是杨贵妃在临时驻地的佛堂前的梨树上自缢身亡,时年三十八岁。唐玄宗下令把杨贵妃的尸体用军毯包裹,在马嵬坡上埋葬。然后他又匆匆起程,向西而行。
据说后来唐玄宗从四川回长安,在栈道上听到雨中的铃声,勾起了对杨贵妃的思念,写下了著名的曲子《雨霖铃》。回到长安后,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之情愈发浓烈。
他命令宫监前往马嵬坡寻觅杨贵妃的墓坑,想要重新安葬她。但宫监到马嵬坡后却怎么也找不到杨贵妃的墓。因为当时安禄山的兵马在唐玄宗的队伍后面紧追不舍,那天晚上将士们匆忙地在坡上挖了个坑,就把杨贵妃草草埋葬了。没有留下任何标记,所以找不到杨贵妃的墓。宫监还在当地听到这样一个说法,当时士兵们在搬运杨贵妃的尸体时,掉了一只靴子和罗袜,被一个路过的驿夫(古代传递政府公文的人)捡到了。驿夫把东西带回家交给他的母亲保管。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靴子和袜子有异香,引得附近的人们都来观看。
于是宫监便找到驿夫的母亲,花重金将遗落的杨贵妃的靴子和袜子买了回去。随后把靴袜埋入马嵬坡,建冢立碑。这就是保存至今的杨贵妃墓,实为衣冠冢。
全词借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道出像他们一样情意深厚的爱人也要分离,肠断马嵬坡。下句的“比翼连枝”化用了《长恨歌》中的诗句,写出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往,抒发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mingju/15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