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诗僧皎然爱品茶

唐代著名诗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住持皎然和尚(约720—800)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生性与佛道相合,成年后就到灵隐寺削发为僧。

757年,茶圣陆羽住到妙喜寺后,与皎然结为莫逆之交。皎然爱茶、知茶,常与陆羽以诗文酬赠唱和,共同提倡“以茶代酒”的品茗风气。

773年,陆羽在妙喜寺旁建了一个茶亭,由于建成时间正好是在癸丑岁癸卯月癸亥日,因此名之为“三癸亭”,人们把陆羽筑亭、颜真卿命名题字与皎然赋诗并称为三癸亭“三绝”。

皎然与陆羽情谊深厚,这从陆羽迁居后皎然过访不遇留下的茶诗《寻陆鸿渐不遇》中可以看出:“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叩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诗僧皎然爱品茶

虽然陆羽只是把家迁到了城郭一带,但乡间小路已经穿入桑麻遍野的地方。篱笆的近处种满了菊花,秋天到了却还没见它开放。敲门之后竟连一声狗叫都没听到,想要离去,又不死心地向西面的邻居打听情况。邻居回答说那人到山里去了,总要等到西山映着斜阳时才会回来。

诗人选取种养桑麻菊花、畅游山林等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事物,刻画了一位生活悠闲的隐士的形象,表现了一种乘兴而来、尽兴而返的情趣,表达了对陆羽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襟怀和气度的赞美。全诗四十字,自然如话,流畅潇洒,音调和谐,别有韵味。

皎然的诗情调闲适,语言简淡。他在自己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中把诗歌的风格分为“十九体”,极力推崇高雅脱俗、俊逸跌宕的诗风,强调读者赏诗也应该“但见性情,不睹文字”,得其精而忘其粗,得其意而忘其言。

皎然淡泊名利,坦率豁达,不喜欢迎来送往的俗套,他在《赠韦早陆羽》中说:“只将陶与谢,终日可忘情。不欲多相识,逢人懒道名。”诗中将韦、陆二人比作陶渊明与谢灵运,表明皎然不愿多交朋友,只和韦早、陆羽相处足矣。个性率真,有一种与陶渊明“我醉欲眠,卿且去”类似的真性情。

除了与陆羽、颜真卿、韦应物等很少几人过从甚密之外,皎然很少与人交往。

皎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爱好就是品茶。他在《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中说:“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俗人尚酒,而皎然似乎独得品茶三昧。

他倡导以茶代酒:“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沬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加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这首《饮茶歌诮崔石使君》盛赞剡溪茶清郁隽永的香气和甘露琼浆般的滋味,并生动描绘了一饮、再饮、三饮的感受。

饮茶、读书、饭野蔬,生活虽然简单,却是皎然养生的秘诀。他在《湖南草堂读书招李少府》中说:“削去僧家事,南池便隐居。为怜松子寿,还卜道家书。药院常无客,茶樽独对余。有时招逸史,来饭野中蔬。”

皎然是茶圣陆羽的指导老师,首开中国茶诗之先河。如果说陆羽是茶圣,是茶业、茶学之祖,那么,皎然就是中国茶道之父,是中国茶文化的始祖。

文章标题: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诗僧皎然爱品茶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mingju/15460.html

上一篇: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意无边的边塞风雪

下一篇: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里断肠时红叶传情的顾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