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贬不垮的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793年进士及第,一生中三次被贬,前后共历二十三年。第一次是因为参与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朗州(湖南常德)司马,十年后被朝廷“以恩召还”。第二次被贬是因为写了一首诗。回到长安那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观观赏桃花,写了《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因“语涉讥刺”而再度被贬为播州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等人帮助,才改为连州刺史。刘禹锡在连州近五年,后因母丧才得以回京。两年后继续被贬外放,任夔州(四川奉节)刺史、和州(安徽和县)刺史。

826年,刘禹锡奉调回到东都洛阳任职。回来之后,他再游玄都观,居然还敢再写《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首诗很有挑战意味,坚定地表明自己不怕再一次受打击的决心。

刘禹锡总是如此坚定乐观。我们知道,即使是高兴的时候,古代文人也同样会悲秋,而刘禹锡被贬朗州之后,却写了一首《秋词》,尽情讴歌秋天的美好:“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他说,自古以来每逢秋天人们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将我的诗兴引到了蓝天之上。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贬不垮的刘禹锡

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赋予秋天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

刘禹锡的诗就是这样,简洁明快,格调昂扬,有一种哲人的睿智,有一种傲视忧患、坚定不移的气概,有一种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有一种面向未来、坚毅高洁的内蕴,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如《浪淘沙词九首》其八:“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又如《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刘禹锡性格开朗,能够以宽广开阔的胸襟去容纳新生事物。他被贬为夔州刺史时,听到了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的四川东部民歌《竹枝词》之后,很快就爱上了它,并仿写了多首,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杨柳青翠,江水平静清澈。在这美好的环境里,少女忽然听到自己心上人的歌声从江边传来。他一边朝着江边走来,一边唱着歌,他是不是对自己也有点意思呢?少女并不清楚。因此她想道:这个人有点像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东边又还出着太阳。是晴是雨,真令人难以捉摸。

诗歌中描写三峡一带的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非常富有生活气息,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

屡屡讽刺、抨击政敌,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而这些压抑和打击又激起了刘禹锡更强烈的反弹,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开朗坚定的诗人气质。

刘禹锡被贬为安徽和州刺史时,被当地的官员再三刁难,住在一间破房子里面,但是刘禹锡并没有埋怨,反而乐观面对,写下了家喻户晓的《陋室铭》。他在文中极写陋室的不陋,以表达自己安贫乐道的情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也许是因为刘禹锡早年随父寓居嘉兴时,常去吴兴拜访皎然和灵澈这两位江南著名的禅僧、诗僧,这一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他的诗歌在自然流畅的同时,还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如他的名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是他独特新颖的感悟,显示出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交融。

贬不垮的刘禹锡,有着坚强不屈、越挫越勇的坚定意志,还有着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836年,刘禹锡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841年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晚年时光,刘禹锡与白居易、裴度、韦庄等一众好友在一起,整日里在洛阳城里交游赋诗唱和,生活无比闲适舒爽。

文章标题: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贬不垮的刘禹锡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mingju/15466.html

上一篇: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苦尽甘来

下一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诗人李绅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