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的河畔,不染愁浓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古今中外,所有的离别都逃不过 “愁绪”二字,这也是李叔同先生这首《送别》能够深入人心的地方。然而,唐人以自己的情致、风俗,将本应难舍难分、肝肠寸断的场面,临摹得真实而又动人。在分别的刹那,伤感固然是人之常情,但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隐而不发,反而踏歌送别,这也是唐朝的一种风流。
古代的生活终究没有现代便捷,迢迢千里,即便有相聚的意愿,翻山越岭,没有三五个月恐怕也很难相见。所以,每一次的相聚和分离,大家都非常珍惜。今日一别,真是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见! 按理说,这样伤感的事情,放在现在,肯定会感动得人们 “涕泣零如雨”,执手相看,泪眼婆娑,更无语凝噎。但放在唐代,虽然伤感,大家仍然谈笑风生,而且还互相鼓励:山高路远,却也来日方长!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样的洒脱似乎只有唐代才有。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开元十四年 (公元726 年) 春,李白在南京居住了半年之后前往扬州,友人为他饯行,会上李白即兴作了这首《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开头两句言辞恳切地述说着伤感的离别之情。当吹拂着柳絮的风将酒香吹满了整个酒肆之时,热情的酒家女子将美酒端了出来,忙着将这些美酒推荐给客人。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诗人和他的朋友们依依惜别,他们不愿意离别,大家互相敬酒,开怀畅饮。当时的李白年轻仗义,有一些财富,且李白天生就不看重财富,所以他的朋友很多。好友相聚,饮酒话别,却全无哀伤之情,体现了李白豪放洒脱的性格。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之情。在金陵居住期间,诗人朋友众多,每天都过得十分快乐。现在要离开这个让人留恋的地方,诗人心中虽然充满了对新的旅程的向往,但也难免有一些不舍。诗人不禁感慨,滚滚东流的江水也比不上离别的情谊深长。感情本是无形之物,诗人巧妙地将离情比喻成了滚滚东流的江水,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情谊绵绵不绝的感觉。
长亭、古道、酒楼、江畔,他们用诗和酒装点了一次送别的盛宴。最有意思的是,有的诗人,喝酒喝得太多,结果喝醉了后酣然入睡,等到醒来,才发现朋友已经走远,满目山河,尽是惆怅之情。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谢亭送别》
首句 “劳歌一曲解行舟”紧扣 “送别”题旨。古人送别常常唱歌送行,这里的 “劳歌”是送客时唱的歌。“劳歌一曲”便解开缆绳让木舟离去,可见离别之匆匆与无奈。
第二句 “红叶青山水急流”写江上景色。因为时值深秋,两岸青山上的枫叶已经变红,呈现出一幅色彩浓烈的秋日山水图。这种美丽的景色似乎与离愁别绪并不相谐。但诗人正是以乐景写哀情,凸显离别的忧伤。“水急流”看似是说水,其实是在说友人所乘木舟的急。诗人眼睁睁看着友人越来越远,伤感随之愈浓。
在友人乘舟远走之后,诗人因为之前喝了点小酒,有些醉意,便在谢公亭休息。等到清醒过来时,已是夕阳西下。“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诗人一觉醒来,发现天空下起了雨。放眼望去,一片茫茫,青山红叶被蒙蒙雨雾包裹,暮色沉沉,而朋友的船早已不见了踪影。满天风雨中,只有诗人独自一人走下西楼。这天光云影,徘徊出一段孤寂与忧伤。但这份忧伤并不能抵挡唐人送别时的浪漫,比如除了喝酒,他们还唱歌。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李白说,我踏上小船刚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了歌声。桃花潭的水有千尺之深,但终究及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踏歌,其实是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唱歌的方法,就是边唱歌边用脚踏地,踩出相应的拍子。
李白在游览桃花潭的时候,经常在汪伦家做客,等到他临走的时候,汪伦带着村民来给他踏歌送行。李白非常感动,所以写此诗赠给汪伦。后来,村民们为了纪念李白,在桃花潭的岸边修建了著名的 “踏歌岸阁”,至今,这里仍是旅游胜地,游人如梭。
唐朝人踏歌送别,并不是他们不懂离别的含义,“后会有期”不过是互相宽慰的话。从此山高路远,何年何月才能重逢,只能是彼此心中的一个 “问号”。但他们似乎不愿意将这样的惆怅带给朋友,所以,每一次送别除了互道 “珍重”,还要喝酒、赋诗,将这曲离歌唱得更有情调。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mingju/18343.html
上一篇:永夜月同孤-说杜甫《江汉》
下一篇:梨花落后清明-说晏殊《破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