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戏为六绝句一》赏析-唐诗白话
戏为六绝句一
杜甫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文”,“文章”,唐人用这两个词语,都包括诗文辞赋在内,并非单指散文。杜诗:“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此“论文”也可以解释作谈诗。
“老更成”,重在“更”字。杜甫对庾信的诗赋,特别赞赏其入北朝以后的作品,这有“暮年诗赋动江关”一句可证。早年的作品,虽然已有成就,但老年的作品,更有成就。所以直截了当地说“庾信文章老更成”。
“老更成”与“老成”不同。杜甫《赠郑谏议诗》:“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此处所谓“老成”,是指诗的风格苍老,不是诗人年龄之老。而“庾信文章老更成”的“老”字,则分明是指庾信的“暮年”。“老更成”,所以能“动江关”。
第二句“凌云健笔意纵横”是解释上句的。“凌云”比喻高。“凌云健笔”,就是说“笔法高超”。什么样的文章才算得“笔法高超”?或者说,庾信暮年的文章,高超在哪里?杜甫说:在“意纵横”。这个“意”字,从来没有人特别加以注意,更没有人知道它在杜甫的文学批评字汇中有其特定的涵义。我在《说“飞动”》一文中,曾指出杜甫论诗,兼及内容与形式。关于内容,都用“意”字或“思”字,即诗意;诗思,关于形式,都用“律”字或“句”字,即句法音律。
政简移风速,诗清立意新。(《和严武诗》)
病减诗仍拙,吟多意有馀。(《复愁》)
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寄高适岑参》)
从这三联中可以体会到杜甫以为诗有新意才算得清;诗意的储备多,则篇篇有新意,即使“吟多”而“意”仍有馀。诗意虽丰富,也要用得惬当,才能使诗篇飞动,使读者读到篇终,有不尽之感。
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
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赠郑谏议》)
这二联尤其可见杜甫以“思”字与“律”字对举的意义:诗意(思)如云物之飘动,句律之妙,使鬼神为之惊讶,这样的诗,才做到“毫发无遗憾”,而达到“老成”的境界。
“纵横”是言其丰富。“豺虎正纵横”,“词气浩纵横”,都是杜甫使用“纵横”的例子。
两句诗是起承结构。下句阐释上句。在下句中,又是下半句阐释上半句。杜甫在这六首组诗中,首先提出庾信,以代表“前贤”。对于庾信一生的作品,他特别赞赏其晚年作品,因为有了更丰富、现实的思想内容。杜甫用“清”字,或“清新”二字,都是专指思想内容的,所以“清新庾开府”这一句,正可以用来和这两句互证。
由此可知,“清新”和“老成”不是对举或平列的两件事。郭老采取杨升庵的观点,以为“杜老诗风,即在能兼‘清新’、‘老成’二者,故其推尊庾信,亦即在此”。这样一来,对整首诗的解释,甚至对以下五首诗的解释,我和郭老就不可能一致了。
第三、四句本来很明白,可以译为:“现代人对流传已久的庾信作品,非但不能赏识,反而妄加批评,嗤笑指点,岂不感到前辈作家在害怕你们吗?”这个“赋”字,也不可死讲,它就是第一句的“文章”。诗至此处应该用一个仄声字,作者就用了一个“赋”字。“流传”可以释作“著名”,因为古代作家的作品,能流传到今天的,总是著名的作品。“不觉”,应当解释为“岂不知”。杜甫有一首《花鸭》诗云:
不觉群心妒,休牵众眼惊。
意思是:“岂不知有许多鸟在妒忌你吗?你不要太突出,使群众惊异呀!”“前贤”是以庾信为代表的前代作家。“后生”就是“嗤点流传赋”的“今人”。“畏后生”用《论语》“后生可畏”成语,有一点讽刺意味。诸家解释此二句,无多大差异。惟汪师韩解云:“今人诋毁庾信之赋,岂前贤如庾者,反畏尔曹后生耶?”可谓奇谬。
施蛰存一九八四年五月二十五日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杜甫《戏为六绝句一》赏析-唐诗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