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出自唐代杜牧《阿房宫赋》文中: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名句翻译】

名句原文: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名句译文:秦人还来不及为自己哀伤,只好让后代的人去替他悲伤;如果后代的人只是悲伤,却没有以秦为鉴戒,那也只有使更为后代的人来为后代的人哀伤了。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名句故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说穿了就是朝代更迭的殷鉴,始终无法从历史事实中逃脱,这也是历史演变的真相。真相是什么?“阿房宫”究竟是否在历史上存在过,其实是不断受到质疑的,纵使已经有考古学方面的发现。因为当时阿房宫尚未建完,秦始皇就驾崩了,当秦二世皇帝要续建时,不到四个月就有人揭竿起义,秦朝也就被推翻了,而项羽的这一把火更是流传千古。“阿房宫”的建立表征一个帝国的欲望无止尽地上升,“阿房宫”的毁灭也表征一个帝国的欲望是会受到限制的。这个限制的力量就是来自人民。

经过“王叔文党祸”后的唐朝,政坛的骄奢腐败日益严重,而且延伸到了普罗社会大众。诚如唐代的扬州是一个商业交易热络、繁华异常的都市,随之而来的娼楼酒馆的盛况,也仅次于长安城;扬州每晚娼楼所点的灯,就像是万般繁星一样,把扬州城点缀得像仙境一样,这样的唐朝,正一步一步走上衰亡之路,此后外患、天灾接踵而至,杜牧便用历史检讨当代社会,希望历史不要重演,只是,历史还是重演了。

世称“三苏”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兄弟,皆有作《六国论》,目的也都是借古喻今,讽刺北宋朝廷对西北劲敌契丹、西、辽国的退让。苏洵对于北宋朝廷签订“澶渊之盟”,花钱以寻求苟安的外交政策,痛心疾首,他想借由六国赂秦而遭致灭亡的历史教训,让北宋朝廷引为鉴戒,以免重蹈覆辙。苏辙在其《六国论》指出,六国诸侯因为贪图秦国采用“连横”政策释出的边境上的土地利益,分别违背盟誓、毁弃约定,互相残杀“合纵”阵营的盟国,所以秦国的军队还没有出动,六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然而北宋朝廷自动签订盟约、奉上金银布匹给敌人,活生生地就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实践者,才会一退再退,由北方撤退,偏安南方,终至南方也偏安不了,亡国了局。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名句赏析】

2004年江苏省举行高考,作文题目是“稳中求胜”。有一个非常优秀的考生这样写道:“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相信这位考生平日必定熟读古文。

又例如司马光的皇皇巨著《资治通鉴》,不也就是警告人,不要再发生“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历史悲剧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翻阅史书,所有的教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演一遍,正如西方哲学家黑格尔的名言:“人类从历史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得到教训。”这前后两句话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我们在哀痛历史的同时,更要“鉴之”,这讲的就是一种“危机意识”。请问各位有这样的危机意识吗?如果没有,那么请记住:“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哭泣,你也将错过群星。”如果我们无法从错误中学习,无法掌握改过自新的机会,那么下一个更好的机会也将会流逝。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名句原文】

阿房宫赋

唐代: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不知乎 一作:不知其;西东 一作:东西)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有不见者 一作:有不得见者)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文章标题: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mingju/32286.html

上一篇: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下一篇: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翻译原文赏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