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正则庶民兴出自明代王守仁《尊经阁记》文中:曰:“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阁成,请予一言,以谂多士,予既不获辞,则为记之若是。
【名句翻译】
名句原文:曰:“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阁成,请予一言,以谂多士,予既不获辞,则为记之若是。
名句译文:说道:“六经被辨正后,百姓便会振作起来,便没有邪恶的想法了。”经阁落成时,要我说一些话来告诉诸多士人;我既然推辞不掉,便写了一篇这样的记。
【名句故事】
“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这句话是在强调六经对于人的作用,读了六经之后会对人心有所影响、启迪,就不会有邪恶、不良的想法了。这是因为六经都是在传达做人做事的道理。所谓“经”,不就是取其经常不变的意思吗?表示所记载的内容都是千古不变道理,孔子也是熟读经书才能成为一代圣人的,六经可以说皆是圣贤书。但是读归读,重要的还是要能体会其中含意,文天祥有一句名言:“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就是这个意思。
文天祥被元军捕获后,在狱中待了三年,始终不肯投降,最后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第二天,文天祥被押解到刑场,临刑前,从容不迫地问明了方位,向着南方故国和苦难的百姓恭敬地行了跪拜之礼,说:“臣报国至此矣!”然后引颈就戮,从容赴义,死时年仅47岁。燕人见者闻者无不流涕。死后有人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忽必烈也称赞他是“真男子”!可见文天祥不但身体力行了圣贤书的教诲,而且,做到了连敌人都尊敬他的境界。他会被人千古称颂,不是没有道理的。
【名句赏析】
若是以六经教导人,人就可以免除邪恶,而走向正途,但是若以邪魔外道教导人的话,人自然也会走到歪路去,所以“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这一句名句除了告诉我们圣贤书的宝贵外,同时也提醒了我们教育的重要,一个人会成为好人或是坏人,与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有一句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栽植树木需要十年,培养人才却需要百年。这句话是出自清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卷五·廨宇》:“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还有另外一个地方也有类似的句子,《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培养一棵谷需要一年,养大一棵树需要十年,而教养一个人则是需要一辈子的时间,可见人才的培养是多么不容易,又是多么地重要,需要花上一辈子,甚至一百年来作这个工作,现在人们常说:“教育工作是百年大计。”就是这样的意思,教育政策一旦推行,影响深远,所以更加需要缜密的筹备与计划。
在王阳明的时代,他认为用六经来作为教材是最好的,而对现代人来说,只学六经则是远远不够的,但是透过教育来教化民风,使得大家都成为好人,社会无邪慝,则是亘古不变的。
【名句原文】
尊经阁记
明代:王守仁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是恻隐也,羞恶也,辞让也,是非也;是亲也,义也,序也,别也,信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
以言其阴阳消息之行焉,则谓之《易》;以言其纪纲政事之施焉,则谓之《书》;以言其歌咏性情之发焉,则谓之《诗》;以言其条理节文之着焉,则谓之《礼》;以言其欣喜和平之生焉,则谓之《乐》;以言其诚伪邪正之辨焉,则谓之《春秋》。是阴阳消息之行也,以至于诚伪邪正之辨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夫是之谓六经。六经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
是故《易》也者,志吾心之阴阳消息者也;《书》也者,志吾心之纪纲政事者也;《诗》也者,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也;《礼》也者,志吾心之条理节文者也;《乐》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春秋》也者,志吾心之诚伪邪正者也。君子之于六经也,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行焉,所以尊《易》也;求之吾心之纪纲政事而时施焉,所以尊《书》也;求之吾心之歌咏性情而时发焉,所以尊《诗》也;求之吾心之条理节文而时着焉,所以尊《礼》也;求之吾心之欣喜和平而时生焉,所以尊「乐」也;求之吾心之诚伪邪正而时辨焉,所以尊《春秋》也。
盖昔者圣人之扶人极,忧后世,而述六经也,由之富家者支父祖,虑其产业库藏之积,其子孙者,或至于遗忘散失,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使之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以免于困穷之患。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犹之产业库藏之实积,种种色色,具存于其家,其记籍者,特名状数目而已。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于影响之间,牵制于文义之末,硁硁然以为是六经矣。是犹富家之子孙,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为窭人丐夫,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何以异于是?
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侈淫辞,竞诡辩,饰奸心盗行,逐世垄断,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贼经。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之所以为尊经也乎?
越城旧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冈,荒废久矣。郡守渭南南君大吉,既敷政于民,则慨然悼末学之支离,将进之以圣贤之道,于是使山阴另吴君瀛拓书院而一新之,又为尊经阁于其后,曰:「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阁成,请予一言,以谂多士,予既不获辞,则为记之若是。呜呼!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矣。
【创作背景】
这一篇文章是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是一篇杂记类的古文。在浙江省绍兴县,以前有一座稽山书院,明代的时候曾经重新整修,并且在书院的后面增建一座尊经阁,请王阳明来撰写《尊经阁记》以记录这件事。王阳明借由这一篇文章来阐发他“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全文以“吾心”二字为枢纽,表明心、性、命为善端,六经皆是诉说根源于心的常道,既然经是说明常道,所以要尊经,但是经是根源于本心的,所以如果从六经的文义、外在去追求的话是徒劳无功的,必须要诉诸我们的本心才能真的领会到六经传达的道理。
王阳明是继朱熹和陆九渊之后,另一个最有创造力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上承陆九渊,遥契孔孟,深得简易之教之旨,故在明代这个程朱的理学时代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反动,也是一种革命。王阳明的思想是继承了南宋陆九渊的心即理的思想,而以知行合一及致良知为主要的思想内容。天理在人心的发露,就是良知,是人生来就有的一种知善知恶的天赋本性,王阳明认为为学之道,主要是向内反省,时时体察这个人心中之理。这种除去私欲、恢复本然就是致良知,这是一种工夫,一种实践。王阳明不同意朱熹所谓“先知后行”的说法。他认为知而不行,是因为还没有真正地知,如能真正地知,就必然能够行。如孝道,如人真的知道要孝,便必然行孝了,相反,即使是熟读《孝经》,然而未真知道孝,也是不能行孝的。所以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是合一的。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经正则庶民兴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mingju/32301.html
上一篇:当思帝德如天翻译原文赏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