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出自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文中: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为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臧,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

【名句翻译】

名句原文: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为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臧,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

名句译文:珠玉金银,在饥饿的时候不能用来食用,在寒冷的时候无法当做衣服穿,但是人民都以之为贵,这是因为国君很重视它的缘故啊。珠玉金银作为物品,可以拿在手里,带着它走遍全国而不用担心有饥饿或受冻的忧患。正因如此才会使得臣子很轻易便背叛自己的主人,人民可以很轻易地离开自己的家乡,并且盗贼也极易受到珠玉金银的诱惑,而逃亡的人也可轻便地携带。

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名句故事】

汉景帝继位后,极为宠信晁错,而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每每都听从,并因此修改了不少的法令。丞相申屠嘉对此心中很不满意,但是又苦于找不到借口来诋毁他。

当时,内史府是建在太上庙围墙里的空地上,门朝东,出入很不方便,晁错便凿开了太上庙的围墙,向南边开了两个门以供出入。丞相申屠嘉听到了这件事以后,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立即将晁错这次行动的前因后果以及损坏太上庙的事实写成奏章,请求皇上诛杀晁错。

而晁错由于提前听到了这个消息,因此也立刻连夜请求单独进谏皇上,并具体且详细地向皇上说明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第二天一早,丞相申屠嘉上朝奏事时,趁机就禀告了晁错擅自凿开太上庙的围墙做门的事,请求皇上把他交给廷尉处死。而早与晁错沟通过的皇上便说:“晁错所凿的墙不是太上庙的墙,而是庙外空地上的围墙,还不至于触犯法令。”

听了皇上的话后,丞相申屠嘉只能无奈地谢罪,但退朝之后,他生气地对长史说:“我本当先杀了他再报告皇上,却先奏请,反而被这小子给出卖,实在是大错特错。”这件事后,申屠嘉因为生病死去,而晁错则因为这件事情,变得更加显贵了。

虽然晁错没有恃宠而骄,然而在七国之乱的事件中,皇帝因为采用了晁错的意见,而导致诸侯造反,最后只得以杀晁错来安抚诸侯,皇帝对他的宠信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真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名句赏析】

“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这个道理是很明显的,但是长久以来,大多数人都为所谓的“阿堵物”折腰、为之努力。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答案很简单,因为珠玉金银是一种财富的象征,而自古以来,大多数人对于财富都是趋之若鹜的。

在《晋书》中收录了一篇奇文,叫做《钱神论》,内容主要便是讲述金钱的作用,认为“凡今之人,惟钱而已”。一个人只要有了金钱,就可以消除一切忧愁、解除一切烦恼。不仅如此,这篇文章中还认为,一旦拥有了金银财富,就可以“无德而尊,无势而热”,甚至“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简直将金钱的作用提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晋书》中收录这篇文章,当然不是要宣扬这种拜金主义。但它却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是古来即有的。尽管大家都明白“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可是,作为财富,人们仍旧喜爱它,迷恋它,追逐它。这倒也是无可厚非的,关键是,应该怎样正确地看待它,毕竟,金钱不是人民生存的根本,而只是我们获得生活必需的一个媒介而已。所以,在迷恋它的时候,一定别忘了时时提醒自己,金钱,不过是身外之物罢了。

但就像现在大家最喜欢在开玩笑时说的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所以,中国的中庸之道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名句原文】

论贵粟疏

西汉:晁错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耕,耘,获,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也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窃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粟。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俞勤农。时有军役,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矣。

文章标题: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mingju/32335.html

上一篇:饥寒至身,不顾廉耻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下一篇: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翻译原文赏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