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其言之文,君子以兴焉出自宋代王安石《诗义序》文中:放其言之文,君子以兴焉;循其道之序,圣人以成焉。然以孔子之门人,赐也商也,有得于一言,则孔子悦而进之,盖其说之难名如此。
【名句翻译】
名句原文:放其言之文,君子以兴焉;循其道之序,圣人以成焉。然以孔子之门人,赐也商也,有得于一言,则孔子悦而进之,盖其说之难名如此。
名句译文:扩展它议论的文采,君子就能触发感兴;依照它指引的次序,圣人就能获得成功。然而以孔子的学生子贡和子夏这样的贤者,对其中的一句有心得,孔子就高兴地称誉他,可见诗经的意义是如何难以解说。
【名句故事】
这段话背后,其实还有两个小典故。子贡有次问孔子:“虽然贫穷但是不谄媚,虽然富有但是不骄傲,老师觉得这样如何?”孔子回答:“这样也就可以了,但这还不如贫穷但是快乐,富有但是爱好礼义。”子贡此时突然领悟了《诗经》中的话语“如切如蹉,如琢如磨”,指的就是像现在这样和老师讨论学问一般,因而得到孔子的赞赏。现在常说的“切磋”、“琢磨”,其实就是从《诗经》里出来的。
子夏也有一段小插曲,有次他问孔子《诗经·卫风·硕人》文句的意义:“美好的一笑,面颊展露美的笑容。美目转动,黑白分明而灵活。有美好的面目才有笑倩盼动之美。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孔子用了比喻回答他:“就好像要画画之前要先准备一块素净的布一般。”子夏借由这个比喻领悟了要做到“礼”一定要先有忠信的本质,孔子很高兴地称赞子夏能够将他的言语阐扬出去。“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也是《诗经》中的名句,后世用来比喻天生丽质的美人。
子贡和子夏都是孔子门下非常有成就的弟子,连这么有成就的弟子对《诗经》有所领悟,孔子都高兴得不得了,可见《诗经》确实是不能小看的,王安石不直接说《诗经》之难解,而用故事来衬托,这样是不是比直接说《诗经》难解更有说服力呢?
【名句赏析】
“放其言之文,君子以兴焉”其实语出《论语·泰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不但对学生这样说,对自己的儿子也是这样教导。他的学生陈亢曾经问孔鲤:“老师有没有特别传授你什么?”孔鲤说:“没有。有一次他独自一个人站在中庭,我快步经过,他便问我:‘学诗了没?’我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无法掌握说话的技巧。’所以我就回去学诗。有一次他又一个人站在庭院,我快步经过。他问我:‘学礼了吗?’我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能立足于社会。’我就回去学礼。就听过这两次。”陈亢回去后高兴地说:“我今天问了一件事,却得到三方面的收获:知道了诗的作用,知道了礼的作用,也知道君子并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成于乐”则是指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诗经》原本就是周初至周末的歌谣,在古时候是可以唱的。孔子曾经赞美过曾点的志向——暮春时候带领众人到郊外旅行,游泳,吟诗,载歌载舞,然后归来。现代人常说“学音乐的小孩不会变坏”,原来孔子早就已经告诉过我们这个道理了呢!
【名句原文】
诗义序
宋代:王安石
《诗》三百十一篇,其义具存,其辞亡者六篇而已。上既使臣训其辞,又命臣某等训其义。书成,以赐太学,布之天下,又使臣某为之序。谨拜手稽首言曰:《诗》上通乎道德,下止乎礼义。放其言之文,君子以兴焉;循其道之序,圣人以成焉。然以孔子之门人赐也、商也,有得于一言,则孔子悦而进之,盖其说之难明如此,则自周衰以迄于今,泯泯纷纷,岂不宜哉?伏惟皇帝陛下内德纯茂,则神罔时恫,外行恂达,则四方以无侮。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则《颂》之所形容,盖有不足道也。微言奥义,既自得之,又命承学之臣训释厥遗,乐与天下共之。顾臣等所闻,如爝火焉,岂足以赓日月之馀光?姑承明制,代匮而已。传曰:“美成在久。”故《或朴》之作人,以寿考为言,盖将有来者焉,追琢其章,缵圣志而成之也。臣衰且老矣,尚庶几及见之。谨序。
【创作背景】
《诗义序》,诗即诗经,本文即是王安石为《诗义》所写的序文。《诗义序》与《周礼序》、《书义序》同为王安石后期散文的代表作,主要说明《诗经》的价值极其难以训释。
王安石由于变法推行新政新学,受到朝中守旧势力巨大的反对。当时,首先起来反对的代表人物是司马光,而在宋仁宗时做过两任宰相的文彦博,则以反对派的发言人自居,只要有一项新法颁布,他总提出一些理由来阻挠。有一次宋神宗也觉得这班人太过保守,便向文彦博说道:“更改法令,施行新法,对于一般士大夫或许不便,对于百姓有何不便?”文彦博居然回答:“臣等是和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是和老百姓共治天下的。”
王安石在这个情势之中,不断地对守旧派予以驳斥,他认为为百姓兴利除害是政府应该做的事。王安石大量精辟的辩论文,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放其言之文,君子以兴焉翻译原文赏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