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出自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文中: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为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名句翻译】

名句原文: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为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名句译文:回去了吧!家乡的田园都要荒废了,为什么还不归去呢?既然自己都认为心志已经被形体所驱使了,为什么还要在这里惆怅又独自伤悲!觉悟了过往虽然无法挽回,但未来还可以把握住;实在是这段迷失的路途走得还不算远,醒觉了今天这个决定是对的,昨天是错的。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名句故事】

荀子在《解蔽篇》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我们谈到“心”,常常不是指生物体的“心脏”这个器官,而是指相对于形体的精神层次。如果有人说“我和你心心相印”,绝不是指我们的心脏连在一起,如果有人说“你让我的心好痛”,除非是外科医生帮病人开心脏手术,否则绝大部分是指你让我的“精神”好难过的意思。荀子说“心”是我们形体的领导,是我们精神的支柱,而如果反过来“心为形役”呢?心被形体所支配了,那一定是有不能随心所欲的事情,陶渊明“心为形役”的缘故就如同他自己在序中所说的“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这里的“人事”指的就是“仕宦”,也就是“做官”,做官的原因是因为要糊口及饱腹,所以说“心为形役”。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可简化为“以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16字。前两句其实是脱自于《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孔子去到楚国时,有个楚国狂人名叫接舆,跟孔子说:“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接舆是位隐士,他以相传太平盛世才会见到的凤鸟来比喻孔子,暗喻孔子在这个纷乱的时代没有隐居起来是德行的衰败。他劝孔子,过去既已无法改变,未来还可以把握,赶紧算了吧,现在的为政者都是很危险的!陶渊明在此暗用楚狂接舆的典故,其实也是他心境的写照。唐代诗人王维在《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里,便将楚狂接舆和五柳先生陶渊明连接起来:“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名句赏析】

时间的流逝与不可逆性是文学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基调。“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句成语体现了古人对时间最直接的概念。《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正因为人生如此短暂,因此惜时与及时行乐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所以陶渊明说:“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李白一向是及时行乐派的代表。他对时间空间的看法是:“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对于时间的无法停驻也曾发如此之感叹:“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李白《惜馀春赋》)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李白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昨日都已经过去了,不管是错是对,都将隐没在时间的洪流中,可以把握的是明天,当不称意时,就逍遥天地间吧!

而惜时的感慨就更多了。阮籍有诗云:“壮年以时逝,朝露待太阳;愿揽羲和辔,白日不移光。”羲和是神话传说中为太阳驾车的人,阮籍在这里说:希望能揽住羲和的马鞭,让太阳不移动,时间便不会流逝。元人卢挚在《双调·蟾宫曲》中说:“想人生七十犹稀,百岁光阴,先过了三十。七十年间,十岁顽童,十载狂赢。五十年除分昼黑,刚分得一半儿白日。风雨相催,兔走鸟飞。仔细沉吟,都不如快活了便宜。”“人生七十古来稀”便是从这首小令来的。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名句原文】

归去来辞

东晋: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原名是《归去来兮》,萧统的《陶渊明传》和《文选》删掉“兮”字,变成《归去来》,又因为本文的文体属于辞赋类,所以后来又加上文体名“辞”,合称《归去来辞》。

在这篇《归去来辞》之前,陶渊明有一段序,说明写作的缘由。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宦世家,其曾祖父是有名的搬砖陶侃,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拜“大司马”(类似今天的国防部长),陶渊明的祖父和父亲也作过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县市长)。

可是陶渊明的父母都在他小时候就过世了。在他年少轻狂时,也曾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远大志向,但东晋的政治非常黑暗,陶渊明对政治十分失望,不想同流合污的他屡屡辞官,但是现实生活常常逼得陶渊明不得不低头。在《归去来辞》的序中,陶渊明自道“幼稚盈室,袗无储粟”,陶渊明有五个孩子,而家中的米缸却常是空空如也。陶渊明的叔父看不过去,便介绍他去做彭泽县令,到任81天,刚好浔阳郡派遣督邮来到彭泽县,从属的小吏跟他说:“应该要穿戴整齐,恭敬地迎接这位长官。”陶渊明叹了口气说:“吾不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奉乡里小人。”之后,他结束了官宦生活的13年,开始了他归隐的日子,所以作这篇《归去来辞》以明己志。

文章标题: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mingju/32357.html

上一篇: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翻译原文赏析故事

下一篇: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翻译原文赏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