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出自明代归有光《吴山图记》文中: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名句翻译】
名句原文: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名句译文:然后明白贤者对于他所到的地方,不但使当地的人忘不了他,而且连自己也不会把别人忘了。
【名句故事】
不论任何时代,只要能碰到一位爱民如子的好官,都是一件相当幸福的事,不仅当时的百姓会感怀他,他的德政也会千古流芳,受到后人缅怀。大家都知道有一位名画家叫做郑板桥,但是他也是一位爱民如子的好官呢!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名燮,板桥是他的号。因为他在所作的书画下款都题“板桥郑燮”的字样,后人就逐渐称他为郑板桥。郑板桥因为失去了自己的独子,因此总是经常寻访孤儿,然后倾力相助。县学里的孩子放学碰上雨天不能回家,他就让人送饭,又想到孩子们走泥路容易坏鞋,就让人找些旧鞋送给他们。在遇到灾荒时,郑板桥都据实呈报,力请救济百姓。他还责令富户轮流舍粥以供饥民糊口,并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当灾情严重时,他总不顾惩处的危险,毅然决定开官仓借粮给百姓应急。如果百姓们无法归还粮食,他就干脆让人把债券烧了,所以百姓们都很感谢他这个体恤百姓、爱民如子的清官。乾隆十七年,他因申请救济而触怒上司被罢官时,百姓都来送行,他只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在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做县令长达12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很感动,依依不舍。郑板桥真是做到了“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名句赏析】
在帝制时代,国家的兴衰存亡几乎都系在皇帝一人身上,所以任用有贤德、才能的人就格外重要,有许多相关的成语也应运而生,例如“任贤使能”即是。这句成语出现在《三国演义》第八十二回:“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这一段话是在称赞吴王能任用贤能,又有雄韬武略。
而现今的民主社会中,“贤者”依然重要。不论古今中外都是求贤若渴的。只是我们应该庆幸的是,今日我们可以用手中的选票,来选贤与能,不过许多人对于我们现在的选举生态不尽满意,例如黄大洲就曾指出:“台湾的选举,最后都沦为‘造势比赛’,而不是候选人人格的评比与政策的辩论。”也许向来以民主自居的我们真该好好检讨一下了。在《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其所表现的境界,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真正选出一位“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的贤者。
【名句原文】
吴山图记
明代:归有光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创作背景】
这一篇文章选自《震川先生集》,是一篇杂记类的古文。作者归有光(公元1506—1571年),字熙甫,号项脊生,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人。相传他十分有才华,九岁就会写文章。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中举人,但是以后20多年,八次会试不第。嘉靖二十一年移居江苏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他的学生多达数千人,被称为震川先生。明代中叶,文坛上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对扫除台阁体的文风有相当做用,但是到了嘉靖年间,复古运动已经流为盲目尊古倾向,所以有王慎中、茅坤、唐顺之等起来抵制,提倡唐宋古文,被称为唐宋派,但实际上领导人是归有光。他主张文章不要雕饰太甚,应当恬适自然。有人把归有光与欧阳修相比,推崇他为明代第一散文大家。直到清代,方苞、姚鼐等人,也对归有光相当称赞。
这一篇文章是归有光记他的同年好友魏用晦在担任吴县县令的时候,有很好的政绩,在卸任的时候,吴县人送他一幅吴山图,表示不忘。后来归有光在朝廷遇到魏用晦时,谈到自己的家乡吴县,他就把吴山图拿出来,并要他作记。本文属记叙文,一开始记叙地理位置,说明郡西诸山皆在吴县,然后叙述吴县民感怀县令(也就是魏用晦)的惠爱,而赠送吴山图的经过,继而说明魏用晦的德政使得山川草木皆与有荣焉,百姓无法忘怀这位县令,而他也时时记挂百姓,最后讲述作记缘由。通篇文章的主旨就是在说明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不忍忘,亦不能自忘于其人。诉说良吏不忘百姓,百姓也不忘惠政的一段佳话。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翻译原文赏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