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出自清代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作品原文】
于中好
纳兰性德
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故事赏析故事赏析
“于中好”,这个词牌名很多人都较为陌生,但是一提到“鹧鸪天”,大家都很熟悉。“鹧鸪天”这个词牌名又有两个别名,一个是“思佳客”,一个是“于中好”。“鹧鸪”这个意象总是容易勾起人们内心的某种联想,比如让人想起虽被放逐但依然心系朝廷的三闾大夫,或者远在天涯边古道之上在西风中慢行的瘦马上的断肠人,或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闺中思妇。而“思佳客”三个字更是把这种送别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友人还未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之中,思念却随着布满尘土的道路蔓延。
我向来是不善于发掘男子之间送别的心情的,潜意识里面一直认为志在四方的好男儿是不屑于去做那些“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小儿女之态的,总觉得他们都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洒脱不羁。但是随着对唐诗宋词理解的逐渐加深,发现豪迈虽然是一种情怀,但是婉约更是一种天性。每一个人都生来孤独,每天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精神褴褛却又毫无倦意,徘徊着、寻找着虚空的欢愉,较量着、抗争着那无常的命运。但却常常被命运之神无情地嘲笑。因此,送别之词,不管是豪情万丈地挥手而去,还是你侬我侬的伤情不舍,它们都只是,离别的一种。
纳兰容若的友情词,在很多人看来,实在是太过于忧郁与阴柔,似乎像是为自己喜欢的女子所作,但是友情词却在《饮水词》中占有很大比重的,我们都知道纳兰是多情之人,他的“情”多发于父母家人的无私呵护、朋友的真情相待,遂使他原本悲沉的宿命,逐渐发热,成就了一方有阳光的世间。
纳兰容若和顾贞观的相识可以说相见恨晚,虽然相识那一年纳兰才二十七岁,而顾贞观已经四十五岁了,可是这十八年的差距并没有阻挡两颗赤子之心的惺惺相惜。当时,纳兰容若是康熙皇帝的侍卫之臣,随扈出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顾贞观居虽然住在纳兰府之中,但与纳兰“把酒话桑麻”的日子并不是很多。因此,纳兰容若才会发出“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离别间”的感慨。
康熙二十年,顾贞观远在南方的母亲因病驾鹤西归,而顾贞观作为孝子,又是朝廷的官员,理所当然地应该遵守国家制定的“丁忧”制度——母丧应归乡守丧三年以表其孝心。因此,顾贞观不得不拜别纳兰容若而回到故乡——无锡。而这个离去的时节正好又是秋季。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这一句大概是纳兰容若词里面为数不多的颇有豪放之气的词句,这句话也曾被后来借去描绘一幅幅美丽的图景。“遥知”是还未离别,便已经想到了在细雨霖铃的季节,顾贞观独自一人静静地对着孤灯看一本本泛黄的诗集,而窗外唯有时断时有的雨声划过,恬静却也凄凉!“转忆”则是由此忆及了以前的一段美好的日子。
他们曾策马去过极北之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连阳光都畏惧地躲开,只有他们两个人毅然前行,虽然不知道该走向何处,但是似乎也丝毫不甘心就此停下。风雪漫天而下,世界冰寒彻骨,漆黑中,他们迷失了方向,唯一知道的就是不能停,停下就会面对残忍的死亡。正当他们觉得漆黑永远无边无际,路走不到尽头的时候,他们看到了一点光闪烁在雪中。那是冰雪中猎人的藏身之地,他们俩相视大笑,因为彼此都明白刚刚确实是在鬼门关中走了一遭。他们坐在猎人的旁边,就着红红的篝火吃着烤肉,顾贞观兴起一句:“风雪连天射冰狐,篝火熊熊喝美酒。”而纳兰性德的嘴里也塞着狐狸肉,一边不停地嚼,一边嘟囔着:“我姓纳兰,他姓顾。”猎人只是淡漠地笑了笑,继续烤肉,纳兰容若和顾贞观对视一眼,虽然奇怪于猎人在听到“纳兰”二字的淡然,但他随即释然:在这个冰封雪地里,任何的身份与地位都是最虚假的头衔,只有喝在肚子里面的酒以及吃在嘴里的肉才是真的。
纳兰平常不胜酒力,顾贞观有些担心。纳兰摇头举杯,说:“你放心,我从未醉过,因为要倔强地醒着看人生的悲欢,不然会错过一回回无邪的诀别。”顾贞观不再多言,他知道,纳兰有一颗纯粹如雪的心,无人可以污秽它、袭击它,只有那位等待他的人有能力在瞬间摧毁它,酒不可能。
随后,两人一起欣赏了雪后的群山,那绵延的雄伟震慑两人的心魄。回来的路上,纳兰纵声大笑,两坨颧骨耸动,咧个大嘴笑得地动山摇,顾贞观却聆听着,偶尔配几句惊人之语助兴。那段路,多么美好。他不像皇亲贵胄,他不像寄居的门客,两人倒像是无用武之地的流浪汉半途凑合了,一起在白雪皑皑的荒野安身扎寨,颇有几分绿林侠盗的味儿。漫天的暴风雪成就了他们的一场豪游。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纳兰容若真的是一个非同寻常之人,前一句的思绪还停留在“篝火熊熊喝美酒”的冰天雪地里面,下一句则像一个妻子一样告诫顾贞观要加餐饭,真的是一个奇男子,既可以上马游天下,也可以下马慰友人。
“桂花时节约重还”,这一句和孟浩然《过故人庄》里面的诗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有些相似。后一句本是孟浩然这位颇有田园情怀的诗人对朋友许下的承诺。对于生活在钟鸣鼎食之家的纳兰容若来说,孟浩然的那种淡然他神往已久了,用词句表达了他对再次相见之日的期待。
自从上次雪后一别,纳兰和顾贞观各回各的沼泽,音信也断了。他们俩都不是“无语凝噎”的那种人,挥手道别,常有生死随他的霸气,不想跟这俗世拖泥带水。顾贞观走了,纳兰拍一拍身上的尘土,继续低头过日子。
顾贞观对朋友十分重情义,常秉着热情坦荡、赴汤蹈火的精神待人。在他身上看不到官场上那套虚与委蛇和锱铢必较。纳兰从未看到他嘲笑、讥讽任何人。他的生活并不宽裕,除了俸禄几乎没有别的收入。可他竟然周济比自己生活更清苦的人。这也是纳兰结交他的一个原因。
如今好友们各自散去,情感变淡变薄甚至变质乃自然之事,因为时光也在变老。能维持十年,仍有青春香味的情谊实属难得。令纳兰禁不住想象。这份友情大概被藏在大树浓荫的鸟巢里,才会躲过世态炎凉吧。
浮在记忆与以往边缘的,总是琐事。
纳兰,顾贞观,以及所有的人都趴在时间的脊背上往前赶路,也不知是不是一路颠颠荡荡把人晃得晕了,尝过的故事,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味儿,把人弄腻了。人到了某个年纪,某个点,特别喜欢偷偷回头,想几绺细节,连小事都够不上,只是细得不得了的一种感觉。
譬如,有一个黄昏,一个平凡得无话可说的黄昏。日头像一只鸟,静静地穿过杂木树林,向西移动,余晖薄薄地落着。偶尔有几片阔叶倏地闪亮,光,像一群小贼,四处跳跃。纳兰借着这光,铺开了画纸,闭眼,回想着那一个个梦境:有一条白色的路向前蜿蜒,看起来像狂雪之夜的白色银蟒,散发着一种高贵的冷;路的末端矗立半幢倾圮的小屋,久经飞沙傲雪的袭击,外墙斑驳,然而有一扇不容易辨识的窗户,隐约露出微弱的光。
其实,纳兰不仅善词,而且也精于画。在他的诸多词中,都有思而画的故事。这次,他画的不是儿女情长,不是地久天长,而是他和顾贞观的那次雪海的浪游,画千山绵绵,画万树皑皑,画烟波里的沉香楼。真可谓词中的“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这又是一种多么细腻的心伤啊,即使是一个女人,也难以有如此虔诚的心思。“小像”二字,足以看出纳兰性德对于顾贞观的良苦用心。画面上,大雪纷飞,四野孤寂,有两个人,像两粒红豆,嵌在画中,火一样炽热,又像是一双洞悉世事的双眼,将这世间所有的情谊看透。
脉脉此情谁得识,又道故人去。唯有此刻细数落话,静听西廊的老鸦絮絮叨叨话桑麻。
还好,顾贞观走的时候,留下一把钥匙,说万一纳兰月迷津渡,可以开启他在纳兰府的小屋。屋内所有的东西已经落尘,找不到一样东西,可以拭去纳兰心中的孤独。
文章标题: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故事赏析-纳兰性德《于中好》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mingju/33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