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强盗、叛逆
警句:一女不得织,万夫受其寒。
一夫不得意,四海行路难。
诗人总有武侠梦,幻想自己“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潇洒仗剑,“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但真正带着凶器出门杀人放火、打家劫舍的诗人实在不多,苏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苏涣原先是个愤青。一般意义上的愤青总爱嘴上发发牢骚,并不敢真的到社会上以行动发泄不满。但苏涣是愤青里罕见的行动家,他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在巴蜀一带往来剽掠,抢劫客商们的金银财宝。
苏涣竟然还很有商标意识,特地打造了一种白色的弩箭作为自己的招牌式武器。被劫客商一见白弩,便知道来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强盗苏涣。客商们还给苏涣取了一个很霸气的名号:白跖。跖就是春秋时代第一有名的强盗,史称盗跖。苏涣既被比作盗跖,显然已经成为当时盗贼界的头面人物了。
也不晓得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故,大盗苏涣忽然弃武从文,折节读书了。
能者无所不能,苏涣很快学业有成,甚至考中科举,就连做官也做得风生水起,屡屡升迁,一直做到侍御史的职位,也许做官和做贼的本领是相通的吧。
苏涣的仕途已经比太多的诗人顺利,但正如许多励志读物里所鼓吹的:你唯一要战胜的对手就是你自己。苏涣的志向实在太高远了些,所以虽屡获升迁,自己总觉得仕途失意,以至于发出李白、杜甫那样的悲鸣。
苏涣的诗,最有名的是《变律》十九首,通篇古风,毫不雕琢文采。
这十九首如今仅存三首,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是:
养蚕为素丝,叶尽蚕不老。
倾筐对空林,此意向谁道。
一女不得织,万夫受其寒。
一夫不得意,四海行路难。
祸亦不在大,福亦不在先。
世路险孟门,吾徒当勉旃。
这首诗的核心在于“预见”,即洞察事物发展的萌芽状态。最警策的句子是中间四句:“一女不得织,万夫受其寒。一夫不得意,四海行路难。”意思是说如果你看到天下有一个女人无法织布,那么你不要轻易把这当成个案,因为很可能会有很多同样的女人有同样的遭遇,影响到成千上万的男人缺少御寒的衣物;如果你看到天下有一个男人处处碰壁失意,那么你不要轻易把这当成个案,因为很可能会有很多同样的男人有同样的遭遇,天下虽大,哪里都没有英雄用武之地。
这的确是很高明的见地,问题是对于苏涣自己而言,“一夫不得意,四海行路难”完全可以解读成另外一种意思:既然我一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那我就让天下人陪我一起倒霉!
事实上苏涣正是这么做的,他在广州、交州煽动刺史哥舒晃发动叛乱,给了安史之乱后喘息稍定的唐王朝一记重拳。杜甫曾经颂扬苏涣“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这真是莫大的期许,可惜苏涣既不觉得这是夸张,杜甫也一向缺乏识人之明。
俗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话不适合用在苏涣身上。苏涣虽然又读书,又写诗,又做官,但只是个半路出家的秀才,骨子里始终是个强盗。只是他终于犯下了诗人最爱犯的错误,即高估了自己的雄才大略。最后叛乱失败,苏涣被唐王朝明正典刑,身后还戴了一千多年乱臣贼子的帽子。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一女不得织,万夫受其寒,一夫不得意,四海行路难·苏涣·强盗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