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蝉
唐·虞世南
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蝉用垂一样的触须吸食清净的露水,声音从稀疏开阔的梧桐树上传下来。
蝉鸣之声传得远是因为它居于高树上,而不是凭借着秋风之故。
【创作赏析】
虞世南为唐朝初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兼政治家,其才情出众且品性高洁,唐太宗说“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这五绝就是说他的德行、博学、文词、忠直、书翰。
这首《蝉》为虞世南的即兴之作。当时唐太宗李世民对他器重有加,时常邀请他参加朝廷的典礼活动。有一次李世民带领虞世南以及其他学士一起到海池赏景,一行人边>观景边谈论诗画,李世民便问大家有没有新作咏出来供大家欣赏,虞世南这才吟诵了《蝉》这首诗。
从全诗可以看出,这虽为一首咏物之作,却有寄托之意,诗人高风亮节之情怀在这里得到全面的体现。其实,古人自言品质之洁多用蝉作喻,虞世南在诗中说“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其意便是自己声名远播是因为立身高洁,绝不是依赖外在某种权势的帮助,从而将自己的完美人格之志进行了表达。在《唐诗别裁》中,沈德潜便这样评价虞世南这首诗:“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而《岘佣说诗》中也说:“《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可见,虽然唐诗咏蝉之作颇多,而真正如虞世南这样凭其品质而作诗的却委实不多,若不是自身高洁、其志异禀,是不会有这样的感受的。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出处意思赏析-唐·虞世南《蝉》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mingju/33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