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处赏析-高适《别董大》多胸臆语,兼有气骨

首页 > 古诗名句 > 时间:2022-08-17 01:09 来源:李白古诗网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唐代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作品原文】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处赏析-高适《别董大》多胸臆语,兼有气骨

【赏析】

犹记得那句“忽如一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里勾勒的美丽雪景图,边塞诗中高适所营造的大气磅礴之感似乎还未消退,而如今,这样的豁达开阔又延展到送别诗,在送别诗中又呈现出一番别样的情态。

正是黄昏,太阳渐渐褪去了光彩,逐渐转为黯淡。万里浮云浓密地积攒在天边,夕阳缓缓地向西移动着脚步,在大朵大朵的白云上晕染出片片曛黄。北风呼啸,黄沙万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

此时友人董庭兰即将跨马启程,为了前途奔向远方。忽而从狂吹的北风中,遥遥可望空中断雁,孤零零地翱翔在凄冷的旷野中,在这巨大的单色调背景下,越发衬得孤雁的黯然神伤。正是离别之际,目遇此情此景,这一只孤雁似乎触动了无情往事,让送别之人心生无限感念。正在此时,积郁已久的白雪也从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了……

唐玄宗天宝六年(747)春天,伴随着吏部尚书的房琯被贬出朝,身为门客的董庭兰也离开长安。精通音律的琴师董庭兰善弄七弦琴,时人崔珏曾赠诗赞许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怎奈在盛行胡乐的盛唐时期,七弦琴这种曲高和寡的古乐并不能真正地被人赏识,董庭兰空有高山流水之音,而难有真正的伯牙子期之遇。

然而此时郁郁不得志的不仅仅是董庭兰,就连高适亦不得不到处流浪,四海为家,空怀一身报国之志无人赏识,常常落得窘迫贫贱的境地。同是天涯沦落人,共处在困顿不达境遇中的两人越发在灵魂上找到了契合点。

前两句随意点染的景物描写,看似无关人事,却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回想起董庭兰满身才华竟沦落至此境地,几欲使人涕然泪下。

面对这样的处境,本该是无限的落寞与悲伤,恰在此时,高适笔锋一转,一改往昔的颓唐落败之情,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劝慰似乎将所有的晦气一扫而光。此番远行,莫要担心知音难觅,凭借着卓越的音乐才华,天下哪个人会不认识琴师董庭兰啊!这掷地有声的话语中洋溢着积极自信的乐观主义精神,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

贫贱相交自有深沉感慨,对于高适来说,这劝慰的暗示也是说与自己。“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曾经饥寒窘迫的日子浇灭了自己追求梦想的希望,而一声“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呐喊,激发着内心的失意转化成奋而向上的强大动力,在雾蒙蒙的生活面前不愿丧失内心的最后一缕阳光。

著名诗论家殷璠曾在《河岳英灵集》中褒扬高适诗歌“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内心的积郁情感喷薄而出,在笔下化作豁达乐观的文字,正是高适气骨的再现,如此朴素无华的语言,铸造出醇厚动人、冰清玉洁的潺潺诗情。

在唐人的赠别诗篇中,那些低回流连、肝肠寸断的凄清缠绵之作,固然以独特的审美趣味令人为之感切至深,但是另一种慷慨悲歌、发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其坚强的信念与真诚的情谊,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抹上另一番豪迈健放之美。

高适与董琴师久别重逢,而短暂的聚会之后,如同两条相交线一般旋即又将转身错开奔向他方。临别前的肺腑之言,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在未来的征程中不失心中的自信与希望。这样的赠别诗,与王维笔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恳切的临别之语迥然相异,《别董大》已然超脱了简简单单的离别之愁的摹写,而是将境界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在人生层面上探讨生命的态度。

绝望之余虚妄,正与希望等同。前路漫漫,纵然曾经生活中风雨飘零,曾经阴暗如晦,可是潜藏在心中对于生活的热情与希望却不曾改变,高歌一曲“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未来生命的最好礼赞!

文章标题: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处赏析-高适《别董大》多胸臆语,兼有气骨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mingju/34024.html

上一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处赏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壮举背后的艰辛寂寞

下一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处赏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爱,即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