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明月内,应是色成空出处赏析-张说《江中诵经》迥然出尘的洒脱

首页 > 古诗名句 > 时间:2022-08-17 03:09 来源:李白古诗网

澄江明月内,应是色成空出自唐代张说的《江中诵经》实相归悬解,虚心暗在通。澄江明月内,应是色成空

【作品原文】

江中诵经

张说

实相归悬解,虚心暗在通。

澄江明月内,应是色成空。

澄江明月内,应是色成空出处赏析-张说《江中诵经》迥然出尘的洒脱

【赏析】

当逐名追利之风肆意弥漫在当下社会中时,有人说,这是个信仰缺失的时代。“信仰”这个词语似乎已经距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伴随着信仰的远去,同样丢失的还有人心中残存的那一点温情和敬畏,当人们重新回到这些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化中时,正在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洗涤灵魂中的渣滓。

在读张说的这首《江中诵经》之前,曾在《心经》中看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说法。目之一切为空,得之一切皆为虚妄。在张说的解读中,无论是佛性、法性还是真如、法身一切都是真实的,却又是难以用凡人的视觉观感直接把握的,于是佛教诸法所传授体相的真实意义便被悬置起来。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秘是人在通达悟道的障碍,亦只有悬置起个体的各种杂念,让六根真正回归清静,才能排除心中的一切,当下悟入。

正所谓“一切万法,缘起性空,自性是空,毕竟是空,当下即空”。在江中泊舟里枯坐良久,当诗人张说从读经悟静的世界中回过神来,一抬头便是澄净如洗的江面上倒映着如琥珀般的月影,月色追着小船悠悠地荡漾。这般万籁寂静的和谐之景让他忍不住将佛法体悟与自然的神秘结合起来,全身心似乎都与澄江月色融合在一起,也同样是恍若人间仙境,绝尘而顿悟了。

唐朝是一个佛教盛行的时代,生活在当时的文人难以拒绝来自于大时代的这种普遍影响。生于武则天时代的张说因对策第一才气超人被授予太子校书一职,后因忤旨不遵、不附权贵,多次被罢免官职。跻身官场难免周旋于各种权力的争斗,在宦海之中的沉浮跌宕对他来说已是常事。生活的悲欣交集让他对于人生冷暖有着独特的体悟,当现实的困境让人没有办法找到前行的路,他转而寄身于宗教的信仰,在精神家园中摸索出希望的出路。《江中诵经》里不仅是他读经的一时之感,更是在沉淀了无数人生阅历之后,升华了的人生体悟。

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诵经不等同于读经,不是无意义地语言复读,而是在一种寂然的境界中,寻找经文与读经者灵魂的合一。若是懂得诵经诀窍的人,在一次诵经中就可以获得一种修法圆满的功德,经历了“观想法会圣众”、“修供养”、“修皈依”、“发菩萨心”、“安住”、“回向”六个环节之后获得某种精神上的妙悟。

手捧经书,想象着自己如同身临这部经典的法会场所,去体悟传经人甚至著经者所亲历的一情一景,尽可能贴近经文的原场域。当把一切诸佛圣贤等众都观想出来之后,便要开始修供养。在意幻中供养三宝,亦可如供养现世的功德。要能够与经书之境融为一体,前提是怀着诚挚的心对三宝之法呼应皈依,以谦卑大乘的姿态而追求心灵的净化。经书中的一个个字符仿佛是一盏盏明灯,夜空中无数的明灯集中成一片光明,照亮了内心的彷徨与阴暗。在这种灵魂的涤荡中,世间杂念的纷纷扰扰都被切割分解,置身其中却能超然物外,或许这便是抵达了“色即是空”的最高境界。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物质的发展抵达了膨胀鼎盛的巅峰,然而精神的匮乏却让人忘却了将要奔向何方。

文字之外,让我们忍不住借着佛学与信仰的名义思考人生的意义。何为意义?在我看来,所谓意义就是作为个体与世界追寻某种联系过程中的积极主动关系。世界很大,万物太多,可是对于一个个体来说,我们所需要的不过沧海一粟而已。当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想要的,不妄求无贪欲,自然也就隔断了苦痛之源;可是如若将目光永远觊觎不属于自己的宏阔沧海,个人沦为金钱物欲的仆奴,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现实与欲念之间的裂缝最终会把生命带入罪恶的深渊。一个“短视”之人的言行往往局限在私自的眼前利益,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因果轮回之后,也终将自食酿下的恶果。

从短短的一首《江中诵经》看开去,佛学大智犹如一掬清洌的泉水缓缓滋润过心田,世间的五味杂陈经过熏染洗涤,在众生的心灵上折射出不一样的光彩。

文章标题:澄江明月内,应是色成空出处赏析-张说《江中诵经》迥然出尘的洒脱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mingju/34051.html

上一篇: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出处赏析-王维《终南山》茫茫云海,蒙蒙青霭

下一篇:宁知人世里,疲病苦攀缘出处赏析-陈子昂《酬晖上人秋夜独坐山亭有赠》功名利禄有如猴猿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