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前韵谢竹主人陈元仰

敖陶孙

热中襶褦令我汗,日暮佳人期不来。

陈郎揖人不下榻,青山白云唤得回。

手开十亩萧郎画,个里何妨系我马?

食单得凉清可啜,毳褐分阴翠如洒。

摇金戛玉真天成,梦捣风前茶臼声。

一川窈窕荷万柄,野翁得此甘辞名。

【注释】

襶褦(dài nài):即褦襶,指衣服粗重宽大,即不合身而又不合时。这里指笠帽。

毳(cuì)褐:毳,鸟兽细毛;褐,兽毛或粗麻制短衣。此处喻竹阴。

【作者】

敖陶孙:(1154—1227)字器之,号臞翁(一作臞庵),又号体斋,福州福清(今属福建)人。庆元五年(1199)进士。历海门主簿、漳州教授、广东转运司主管文字,终奉议郎。与刘克庄姜夔相过从。诗属江湖派,意气奇崛。有《臞翁集》、《诗评》。

《用前韵谢竹主人陈元仰》原文赏析-敖陶孙

【赏析】

诗人上次在竹林与朋友聚会,作了一首《洗竹简诸公同赋》。那次朋友们想必已约定今日(写这首诗时)再会,因此诗人如约而来。可是不知何故,朋友们竟都爽约未到,仅诗人自己受到了竹主人陈元仰的款待,因用前韵写下这首诗,以感谢主人。

这一日诗人再来时,天已很热了,带着遮日笠帽,还是满头冒汗。朋友们原约定今日再聚,可是等到太阳下山了,还不见他们的踪影。“日暮佳人期不来”乃化用江淹“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休上人怨别》)句。“佳人”指良友。既然他们不到,自然只有诗人独自接受款待了。第三句是活用“陈蕃下榻”的典故。原说东汉陈蕃做豫章(郡治在今江西南昌)太守时,不喜接待宾客,但特设一榻接待郡中名士徐稚,徐稚来了才把榻放下,他一走就又挂起来。竹主人恰也姓陈,因称为“陈郎”。诗人道,这位陈郎好客,但他待客“不下榻”。为什么呢?因为他无需室内接待,他有大片的竹林。他既“孤村结庐对潇洒”,侣青山(即上诗如“过马”之“群山”)而友白云,那么现在客人来了,这“青山白云”他亦能唤回伴客,岂不比那陈蕃下榻更有雅趣?

诗人在主人的陪伴下,安闲自得地享受着竹林的幽趣。萧郎,是唐代画竹名家萧悦。他曾画了十五竿竹送给白居易,白居易便写了一首《画竹歌》夸赞他,其中两句道:“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十亩萧郎画”,则又从苏轼《孤山二咏》之二《竹阁》两句中来:“两丛恰似萧郎笔,十亩空怀渭上村。”现在诗人以之夸饰陈元仰的竹林,说他的这一大片(十亩,虚言其宽广)竹林,一似萧郎笔下逼真的画竹———既不乏自然美,又颇具一种艺术美,而这都是陈元仰亲手种植的。竹林既宽广,境界又如画,故而诗人道:“个里何妨系我马?”个里,犹言此中,即竹林中。客人在观赏,主人则已就地摆开了便宴。食单(菜单)上的菜都是风味小菜:每碟每盘,都是由竹笋配制而成。大热的天,口中品味,感到一股丝丝凉意,因大赞其“清可啜”。啜,吃。其时,日余晖依旧灿灿,然而诗人坐在竹林之中,头上那密密层层的竹叶,像件浓密的毛料衣服为他遮成了阴影,而其色又苍翠欲滴,不由使诗人感到无比凉爽。

竹林中的享受自然远不止这些。又有那阵阵徐来之清风,吹动着竹叶,时时发出似摇金、似击玉的铿锵悦耳之声,仿佛是梦中听到的风捣茶臼声,这真是不可多得的天籁。竹林不远处,还盛开着一川鲜艳可爱的荷花。绿竹红荷,悦人眼目;临风酾酒,令人心醉,难怪诗人在最后一句要如此抒发感受了:“野翁得此甘辞名”———倘若我拥有此片竹林,便甘愿解职,甘辞虚名了!这可实在是对竹主人陈元仰最好的感谢之语了。

艺术上,这首诗除笔致潇洒同前首外,还好以比喻作描绘,诸如“萧郎画”、“毳褐”、“摇金戛玉”、“梦捣”诸句,皆形象而生动,奇特而天成,读来自有一种天趣盎然之感。

(周慧珍)

文章标题:《用前韵谢竹主人陈元仰》原文赏析-敖陶孙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0181.html

上一篇:《洗竹简诸公同赋》原文赏析-敖陶孙

下一篇:《竹间新辟一地,可坐十客,用前韵刻竹上》原文赏析-敖陶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