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先世本龟兹人,汉时赐姓白氏。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及第,十九年中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宪宗元和十年(815)一度被贬江州司马。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刑部侍郎致仕。有《白居易集》。
【赏析】
《买花》是《秦中吟》组诗中的一首。与白居易同时的李肇在《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值)数万者。”这首诗就真切地反映了这种状况。
从内容上看,本诗可分为两部分,自首句至“人人迷不悟”以上的十四句,是第一部分,浓墨重彩极尽铺陈;自“有一田舍翁”以下的六句,为第二部分,白描勾勒以少胜多。
暮春时节,也正是青黄不接的农忙时分,长安城内却车马喧嚣熙来攘往,繁华的街道和鼎沸的声音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冲击。诗人用平静的笔调将中心事件娓娓道出:“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所有的人都在为同一件事着迷痴狂——暮春的暖风中,牡丹正盛,我们一起去买牡丹吧!作者似乎有意在渲染这种表面上的热烈与祥和,给人留下非太平盛世不能如此的感叹。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他别有用心地采用了欲擒故纵的手法,为后文的转折预先埋下了伏笔。
继而作者分别用同样的手法大肆渲染了高价买花和精心移花这两个细节。买花的人争先恐后,花的价格自然也就随行就市、水涨船高,买家只选称心的牡丹,根本不在乎价格的高低贵贱,以至于出现了“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这样叹为观止的现象。“戋戋”,众多貌。“一束”,是五匹。“素”,白色的丝织品。一株开了百朵花的牡丹,竟然卖到二十五匹帛的价钱!每一株花都被精心地呵护,上面支起帐篷(“幄幕”),四周又用篱笆围上,防晒、挡风、遮雨,继而浇水、培土,细心移栽,歆享无微不至的关怀。
所有这些虽然极尽铺陈,但也只是客观描绘,直到“人人迷不悟”,才轻描淡写地表露出作者的主观倾向。正欲感慨,作者忽然发现一位穿着异于买花人的庄稼汉(“田舍翁”)偶来此处,看见达官贵人如此挥金如土,他只得低头默默长叹,那些“迷不悟”的“人人”全然没有闲情去理会他的长吁短叹,更不会有人懂得他的心思。诗人不失时机地摄下了这一特写镜头,在这花市上,大概他是唯一一位能理解田舍翁的人——当自己和一家老小拼死拼活地一年忙到头,到头来还不能过上温饱的生活,这些城里的贵人们却有这么多的闲钱来随意挥霍,“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一丛深色牡丹花的价格,竟然抵得上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税赋!暮春时分,正是庄稼人披星戴月抢种抢播的农忙时节,可是“帝城”中的富贵人家,也正忙得不可开交,买花、护花、移花、赏花,而他们所花费的哪一项不是来自田舍翁们辛勤血汗的劳动果实,哪一项不是来自他们节衣缩食缴纳上来的赋税呀?作者对买花者的批判,对田舍翁的同情,对世道不公的愤恨,在此借助田舍翁的感叹全盘托出。
全诗通过一种人人都习以为常的风俗,开掘出鲜明重大的社会主题。从暮春时节由来已久的高价买花事件中,诗人却看出社会的不平等,看出尖锐的阶级矛盾。白居易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用他为民请命的诗歌,实践着自己“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的文学主张。
(殷志佳)
文章标题:买花-古诗译文赏析(白居易)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0184.html
上一篇:《辋川谒王右丞祠》原文赏析-敖英
下一篇:寄唐生-古诗译文赏析(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