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古诗译文赏析(白居易)

首页 > 名篇赏析 > 时间:2021-11-03 12:47 来源:李白古诗网 作者: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译文】

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感,便随性写成诗一首来记录感想,寄给在上浮梁的大哥、在于潜的七哥和在乌江的十五哥,并给符离和下邽的弟弟妹妹们看。

家业在灾年中荡然一空,兄弟分散各自你西我东。

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骨肉逃散在异乡道路中。

吊影伤情好像离群孤雁,漂泊无踪如断根的秋蓬。

同看明月都该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古诗译文赏析(白居易)

【赏析】

本诗为当年河南动乱时诗人怀念亲人之作,真切地描写了动乱时期田园荒芜、骨肉分离的情景,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抒写了兄弟姐妹间的骨肉之情。全诗浅而有致,淡而有味。河南经乱,指贞元十五年(799年)宣武军等叛乱。关内,唐道名,辖今陕西中、北部及甘肃一部。阻饥,艰险、饥荒。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市。大兄,诗人长兄,名幼文。于潜,今浙江临安县附近。乌江,今安徽和县。七兄、十五兄,均为诗人堂兄。符离,在今安徽宿县境内。下邽,今陕西渭南县。

前两联是诗人自述由战争带来的苦难生活。在这灾难深重的年代,诗人家徒四壁,一无所有;兄弟姐妹们也丢家弃业,沦落天涯;故乡的田园已被战乱破坏得一片荒芜;失散的骨肉同胞,都在异乡劳碌奔波。

颈联两句是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诗人把离散的兄弟姐妹比作千里孤雁、九秋断蓬。借此一比,诗人将骨肉分离的惨景展现在读者眼前。吊影分飞、辞根离散,在这样传神的描写中,战乱带来的零落之苦被深刻地刻画了出来,给人孤苦凄凉之感。

尾联中,诗人以他真挚的情思,描画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来:深夜,饱受离别之苦的诗人难以入眠,抬头遥望高悬夜空的明月,不由得想到天各一方的兄弟姐妹。如果此时大家都和自己一样,远望这轮明月,应该也会黯然落泪吧!这一夜之中,散落于五个不同地方的思乡之情,也都是相同的。诗人用这样的画面收尾,使诗歌淳朴真切,引人共鸣。

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饱经战乱的人们所共有的,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像诗人这样用白描的手法表达出来。全诗语言清丽,没有任何修饰,像话家常一般,但却紧紧扣住了主题,情真意切,意味深长。

文章标题: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古诗译文赏析(白居易)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0219.html

上一篇: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译文赏析(白居易)

下一篇:钱塘湖春行-古诗赏析(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