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居》

游宦京都二十,贫中无处可安贫。

长羡蜗牛犹有舍,不如硕鼠解藏身。

且求容立锥头地,免似漂流木偶人。

但道吾庐心便足,敢辞湫隘与嚣尘。

——白居易

白居易《卜居》古诗原文赏析

【赏析】

十八岁时,白居易就来到了长安参加科举,去拜谒当时的前辈顾况。顾况听了他的名字,就先迎头打了他一闷棍:“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注意这里说的是长安城里所有的物价贵,并非只是房子贵。他后来看了白居易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联后,又改口道:“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后来的事情,果然证明了顾况的眼光,白居易凭借自己的实力,稳稳地住在了长安城。当然,他后来厌弃了这里,更喜欢住在洛阳,那是另外一回事。

白居易后来慷慨陈词:“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与元九书》)意思是说,他考中进士,是全凭自己的本事,根本没有走后门。当然,白手起家的白居易,在长安买一处大宅子还是有些吃力的,所以才有“游宦京都二十春”之说。

买下昭国坊的那套房子时,白居易已经五十岁,这年是白居易红运高照的一年,经历了江州的下放,忠州刺史的过渡等仕途坎坷,好运终于来了。唐宪宗死后,换了唐穆宗,新皇帝对他印象很好,赐他为正二品上柱国的勋号,他老婆杨氏也被封为弘农郡君。白居易在渭上闲居、江州赋闲时一直标榜淡泊名利,但现在荣誉加身,也不免十分得意:“得水鱼还动鳞鬣,乘轩鹤亦长精神。”(《初加朝散大夫又转上柱国》)

这时候,白居易当然有本钱在京城买房了,兴奋之余,白居易写下了本篇所选的这首诗。

诗中的所谓“漂流木偶人”,典故出自《说苑》一书,说是一个木偶人和一个泥人对话,木偶人见天要下雨了,就笑道:“下雨后,你是泥做的,就成了一摊烂泥了,我却没有事。”泥人却道:“我淋成泥,无非返本归真而已,你被大水冲走,离开家乡,四处漂流,那才惨呢!”白居易这里是形容自己终于买房子了,不会再像木偶人一样漂泊不定。读到此处,在外漂泊之人可“于我心有戚戚焉”?

其实,在这之前,白居易当校书郎时,工资每月是“俸钱万六千”。后升为京兆府户曹参军,这是个从七品上的官职,工资提高到“四五万”,是原来的四倍,也就是说大概月工资一万五千左右了,而且还有粮食二百石,也就是大约一年发口粮二万四千斤左右,足够白府上老老少少、丫鬟仆役们吃的了。

所以,按经济能力,白居易其实早就有资金在长安买一套小宅子了,但为什么他没有这样做呢?

白居易《卜居》古诗原文赏析

情况是这样的,唐朝的低级官员,在中央直属机关能不能待住,是很成问题的,他们经常要面临下基层锻炼的安排。像白居易,就曾经被派往长安附近的盩厔(今作周至)县当县尉,后来又贬为江州司马、忠州刺史等。如放任外官,一般都要举家搬迁出去,如果在长安置下产业,还要派人看守,还不如租房划算。当时长安的房价,可不是日新月异,一直上涨的,买了再卖,说不定还损耗了钱财。

再说了,当官职卑微、经济能力不是太强时,置下一个小宅院,等官职大了后反而麻烦——再住下去,没面子;卖了它?当初种树栽花,移石修亭,费了不少心力和钱财,舍不得。所以早置宅院,无疑会成为日后的鸡肋。

所以,他们要买就买大的,像样的。像韩愈也是在长庆三年(823)担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从三品)的职务,官高禄厚之后,才出手在长安置下一处大宅院,并充满自豪地对儿子叙述自己白手起家的辉煌历程:“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示儿》)

白居易后来在洛阳置下的产业更壮观:他的宅院足有十七亩之广,“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岛树桥道间之”,占地总面积约为八千八百七十四平方米。其实相比于房产,古人更看重地产,过去的田地是可以自由买卖的,而且房价基本上变化不大,田地却能生产出五谷菜蔬,是人们生活的来源和物质财富的根本。白居易当时买的不仅是房子,还有田产,古时候的人有了钱,当然是先买田地了,家有良田百亩,这才是子孙的依靠。

文章标题:白居易《卜居》古诗原文赏析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0227.html

上一篇:白居易《新沐浴》古诗原文赏析

下一篇:白居易《梦微之》古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