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云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三国·曹植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曹植《七哀诗》古诗赏析

【赏析】

王粲的《七哀诗》,声声动人,字字如诉,然而人们知道得更多的,是属于曹植的《七哀诗》,而确实是曹植,开创了七哀这一体裁。

七哀,七哀,以“哀”字为题,以七哀为体裁,这样的诗歌,开篇就让我们看到愁思。

早在了解三国那段纷争历史之前,我便读过这首诗,彼时我看到的是一位哀怨忧愁的女子,一心想打开丈夫胸怀的女子。

在如今看来,这样的女子或许会为广大女性所不齿,然而在曾经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这样的女子如同茫茫尘埃,已无法细数。

诗人唯独选了这样普通的人物来寄托自己的心念,平凡,却也更深入人心。

明月洒向高楼,对月思念更添愁思,开头就为全诗渲染了如此哀愁的气氛。于是“愁思妇”的出现便也在情理之中。而那位叹息声不止的女子又是何人?她是异地旅人的妻子。

古时女子不似如今,可以用自己的双脚踏上世间大好河川,闺阁花园便是她们世界的全部。而历来的诗歌中,从来也不乏在家默默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然那些女子所等待的良人,大抵是去了纷争的战场,独留她们在家提心吊胆。

可是此诗中的女子却不同,她的良人并非出征,而是外出流浪。他的离去,并非迫不得已。

这位丈夫离开了十余年,音讯全无。

曾经读到此处,我一度以为她的丈夫兴许是遭遇了不测,这位妻子只是无法忘怀自己的丈夫,是以日日在高楼徘徊等待。直至读到最后,看到“君怀良不开”一句,方才恍然大悟。

这位女子是不幸的,她并不仅仅是孤独的等待,她甚至从未得到过丈夫的喜爱,从未打开丈夫的胸怀——那位出行十余载的丈夫,或许从未想过要回来。

而当我由这首诗去了解诗人,便会发现写诗的初衷不难理解。

关于曹丕、曹植两兄弟,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七步诗》,相信那也是大多数人最早接触曹植了。

曹植素有文采抱负,可是兄长继位后,便与他疏远,甚至放逐。

满腹文采无处施,正是诗人苦闷之处。

本是手足,却互相猜忌,原是兄长,却不愿将心扉敞开。

诗中女子的心理,正是诗人心思最好的写照。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女子都已经不惜将自己化作西南风,只愿随风而去,能融入丈夫的胸怀,以此表明心迹,却依旧得到的是君怀不开。

十年的分离,无论是时间或是空间,都已是挽不回的跨度。即便女子心迹日月可表,她的丈夫又怎会知道。所以,也不过是一腔哀怨无处诉说罢了。

诗人既已被兄长疏远,心意便也传不到兄长耳中。

曹丕生性猜忌,心性更是冷清孤僻,而曹植则如日光明朗,兄弟两人本就如日月无交隔,清辉相照。而后来的王位之争,更是成了兄弟之间的死结,也正因为兄弟两性格的迥异、朝政的险恶复杂,才会有后来的七步成诗,有曹植的那一声“相煎何太急”!

曹植的诗,大多都是借题发挥,他曾经少年意气风发,宝马名剑,来去如风,而如今却只能借酒浇愁,借物抒情,因为他的兄长总是多疑且阴沉,不复儿时亲近。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丈夫是路上飞扬的尘土,而自己是污浊的水和泥,二者相去甚远,又怎会有汇合之期。

曹植做如此比方,正是摸不透兄长的心思,兄长一心猜忌,又怎会理解自己的一番苦心。

这首七哀,最终的结局是迷茫而无措的,女子看不到自己与丈夫的未来,正如诗人看不到兄长将对自己所做的行为。

此时的曹植或许还抱着一丝希望,是以结尾处虽迷茫,却依然留着一分期盼。

然而这些希望,终究如同落入尘埃的水滴,慢慢消融,不复可见。南风正好,却吹不去他眉眼里的那缕缕忧愁。

文章标题: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曹植《七哀诗》古诗赏析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0283.html

上一篇: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曹植《野田黄雀行》古诗赏析

下一篇:《白马篇》原文翻译赏析-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