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犍为作
山色轩槛内,滩声枕席间。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云雨连三峡,风尘接百蛮。到来能几日,不觉鬓毛斑。
【赏析】
代宗永泰元年(765)十月,成都尹郭英又被兵马使崔旰攻袭,全家遭屠杀。邛州牙将柏茂林、沪州杨子琳、剑南牙将李昌夔又起兵讨伐崔旰,一时间蜀中战乱四起,连年未息。这年十一月,岑参出为嘉州刺史。因蜀中乱,行至梁州而还。大历元年(766)杜鸿渐入蜀,表岑参职方郎中,列置幕府,七月抵成都,次年到达嘉州。这首五言律诗作于嘉州(今四川乐山)。《旧唐书•地理志》载:剑南道嘉州,天宝元年改为犍为郡,乾元元年复为嘉州。这首诗写嘉州战乱后的萧条和诗人衙冷官闲的状况。诗中忧乐参半,有山水之胜,固然可喜,地远民贫,却又可忧。
“天下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清王士祯《蜀道驿程记》)。首联“山色轩槛内,滩声枕席间”就是写嘉州山水。是说所居之处近见乌尤山,山色在目;下临岷江,涛声在耳。“轩槛”,窗前栏杆。“滩声”,水声。此诗前三联对仗,首联尤胜。出句写视觉,写色,写山;对句写听觉,写声,写水。可谓山水娱人,声色俱佳。方位词的对仗也非常到位,用“内”字和“间”字,说明诗人和大自然达到了物我同一,和谐共处。
颔联“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中的“公府”,指嘉州刺史衙署。“讼庭”,是审理诉讼案件的场所。由这两句可见战乱给地方带来的创伤。此联看似平平,却大有深意:一是从“公府静”来看,因为无公可办,吏员们也不经常到衙门里走动。说明地方政府机关不能正常运转,已经瘫痪。二是从“讼庭闲”来看,说明百姓怕官,不愿也不敢打官司,远离衙门,少去招惹是非。作者用“草生”和“花落”这样看似悠闲实则荒凉的字眼儿,暗示这种状况已经很久了。
颈联“云雨连三峡,风尘接百蛮”对仗亦复工整。“百蛮”,西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这一联宕开一笔,是一种想象。它给嘉州一个更大的空间。往东可达长江三峡,往西可达百蛮地区。“云雨”“风尘”这些字眼儿,都给人心理上一种威压,让人感到不平静。特别是“百蛮”,在作者看来,就是一种不稳定因素。
尾联“到来能几日,不觉鬓毛斑”两句,看来和全诗缺少内在的联系,与全诗风格不类,其实不然。要说岑参已是五十多岁的人,“鬓毛”也该“斑”了,不是到了嘉州之后才“斑”的。鬓斑,无非是忧愁所致。一个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烂摊子,摆在一位有良心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面前,他能不愁吗?
岑参曾两度出塞,到达西域。在中国文学史上,他是在华夏大地上往西走得最远的诗人。岑参“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地方行政事务,恐非所长。“鬓毛斑”之中,也含有不能一展长才的苦闷。
(星汉)
文章标题:初至犍为作-古诗译文赏析(岑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