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七日伊苏河源雪中闻雷,食顷雨霁》原文赏析-查慎行

首页 > 名篇赏析 > 时间:2021-11-04 01:35 来源:李白古诗网 作者:查慎行

八月十七日伊苏河源雪中闻雷,食顷雨霁

查慎行

云里初防挟雨来,俄看黍谷散寒灰。

千峰雪作漫天雾,万帐风兼动地雷。

红树一番残叶尽,碧空依旧夕阳开。

眼前变幻真奇绝,天果难将管见推。

【作者】

查慎行(1650-1727),原名嗣琏。字重,一字悔余,号初白,浙江海宁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赐进士出身,官翰林院编修。其诗学苏轼陆游,意境清新,局度严谨,为清代一大家。有《敬业堂诗集》《苏诗补注》等。

《八月十七日伊苏河源雪中闻雷,食顷雨霁》原文赏析-查慎行

【赏析】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诗人随从皇帝到承德避暑山庄,正好遇见黑云压顶,俄而挟雨而来,大风扬雪,大地闻雷。但是只有一顿饭的时间,红叶已被风吹尽,夕阳依然斜照着大地。气象变化无穷,十分复杂,诗人从忽雨、忽雷、忽雪、忽风、忽日中感到变幻奇绝,从而产生“天果难将管见推”的见解。事实正是这样:看到一部分,当然不能概括全体,狭隘的见闻,难以推知全面。这一见解,富有哲理。伊苏河,即伊逊河,系滦河支流,在承德西边。

开头两句写暴雨未来之时,一会儿,山区飘散着寒冷的白雪。“黍谷”,在河北密云县(今北京市密云区)西南,这里指山区。“散寒灰”,比喻下雪。刘向《别录》:“燕有黍谷,美而寒,不生五谷,邹子居之,吹律而通暖气。”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是常见的:当暴雨来临之前,黑云密布,暴雨之后,又有白雪纷飞。

“千峰”两句写大风扬雪,兼闻雷声。遥望所有的山峰,大雪纷纷扬扬,一片迷漫;再看所有的幕帐,狂风大作,又听到惊天动地的雷声。如果说头两句是写雨雪,那么这两句就是写风雷。这时,不仅是满天飞雪,而且是“风兼动地雷”了。开头四句写云黑、雨来、雪飘、风狂、雷响,紧扣着“变幻真奇绝”进行铺写。

“红树”两句与上面的景象迥然不同,可以说是别开生面,景象一新。经过一番狂风雨雪的侵扰,秋天美丽的红叶陨落殆尽,但是这时,天空又变得异常晴朗,夕阳斜照,绚烂多彩。这是雨后的奇景,也是紧扣“变幻真奇绝”来写。

诗人面对变幻多端的情景,不禁发出“眼前变幻真奇绝,天果难将管见推”的赞叹。大自然的气象千变万化,变幻莫定,奇妙绝顶。所以,单凭狭隘的见闻是难以推知的。“管见”,像从竹管中看东西一样,比喻见识狭小。如《晋书·陆云传》:“苟有管见,敢不尽规。”

这首诗前六句是叙述、描写,后两句是归结。全诗围绕“变幻”两字来写,最后一句是哲理性的总结。诗人采用对照的手法,详细刻画黑云压顶、风狂雨急、漫天飞雪、大地惊雷的气象与“碧空依旧夕阳开”相映照。而“红树一番残叶尽”依然显得萧条冷落,但是这处“残叶尽”的萧条,却也给人以美的感受。

(杨树)

文章标题:《八月十七日伊苏河源雪中闻雷,食顷雨霁》原文赏析-查慎行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0367.html

上一篇:《度仙霞关题天雨庵壁》原文赏析-查慎行

下一篇:《发清江浦》(录二)原文赏析-查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