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赏析】
生命本就是寂静的,悄然而来,如风影;默然而去,如尘埃。然而,红尘终究是喧嚣无尽、纷扰不停。于是,走着走着,人就会走向迷惘、走向混乱、走向哀愁。许多时候,我们都希望远离人群、远离尘嚣,在没有悲喜浮沉的地方,找回曾经的静美。
到底要经过怎样的心灵旅程才能回到寂静?是穿越沙漠,看尽风沙茫茫,还是走过草原,只身打马琴声呜咽;是扁舟一叶,醉在湖光水色之间,还是高楼揽月,跃入酒杯忘却前尘往事?也许,都不需要。处繁华之中,偶尔卸下防卫,洗去尘埃,以最真的自己面对流光,何尝不能找回寂静。其实,寂静只不过是瞬间的沉默。
午后,独坐窗前,清风徐徐,一杯咖啡,几段音乐,未尝不是悄然如尘;黄昏,倚门待月,花落无声,不思往昔,只醉眼前,未尝不是寂静如莲。行走在人世间,总要面对喧嚷纷乱,可是我们却能用恬淡之心,化解千愁万绪。一个人的地老天荒,可以是无垠的荒凉,也可以是无边的寂静。
当然,如果我们还没有恬淡到可以忘却红尘俗事,那么,所要的寂静,恐怕就真的需要去往别处找寻。于是,无论今古,总有人去往名寺古刹,去聆听佛音,去忘却尘俗。古佛青灯、暮鼓晨钟,总会让人突然间沉静下来,仿佛随着那些氤氲的烟气和空灵的声响,飘入无人之境,只与自己面对面。
常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曾任盱眙尉。因为他性格孤傲耿介,不肯攀附权贵,以至于仕途始终失意,交游从无显贵之人。他只好纵情在山水之间,过着悠游散漫的日子。后来隐居鄂渚的西山,与王昌龄有文字相酬。
同样的寄情山水,有些人是因为纯粹的乐山乐水,有些人则是因为世事纷扰不休,只好去往山水之间,排解内心苦闷,摆脱尘俗干扰。那日,常建之所以来到寺院,恐怕也是为此。仕途失意,心事黯淡,他只好去到古刹之中,借着禅院钟声,找回几分寂静、几分安宁。
从南齐建寺到常建赋诗之时,破山寺已有三百年左右的历史。那个清晨,世界仍是寻常的杂乱模样,古刹依旧在沉睡,只有疏疏落落的钟声,敲打着万丈红尘里的喧嚣苦涩。这样的清晨,诗人决定将自己的身心交付给寂静的禅院,于是带着朝露来到破山寺。那里,红日冉冉升起,寺内外的林木郁郁葱葱。这景象,让心事难定的诗人突然觉得神清气爽,于是诗兴也随之而生。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不知道,这世界上有多少人对这两句爱不释手,又有多少人因为这两句怅惘迷离。《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在为某处景物取名的时候,信手拈来“曲径通幽”四字,可见小说的作者曹雪芹也曾在常建笔下的幽美景致里沉醉过。那条蜿蜒曲折的小径,通向幽深之处;参差错落的禅房,掩映在花草树木之中。面对这样的佳景,诗人恐怕会觉得飘然世外,不知身在何方了。
无论是葳蕤的树木还是绚丽的花丛,无论是曲折的小路还是幽静的禅房,都能让人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只愿就此归去,不再回到喧嚣人海。人们之所以向往山水之间,就是因为那里有无边的草树斜阳、无边的清风明月。只可惜,很多时候,人们总是被禁锢在横七竖八的尘世规则里,不愿放下,不愿舍弃,所以,那些山情水意只在梦里招摇,越来越远。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放眼望去,清晨的日光,在草木山石间相互辉映;自由的飞鸟,在花间枝头怡然自得。这里,没有忧愁,没有苦涩,只有无边的自在。驻足的时候,诗人仿佛置身梦境,没有了车马喧响,没有了人潮拥挤,眼前只有飞鸟鸣唱,花草鲜妍。悠然之情,不可言说。
尘网之中,谁都羡慕枝头的飞鸟、天边的云月,可是有几人能远离人群,去向山野泉林,与山月为邻,与芳草相依呢?毕竟,红尘太远,很多时候,我们就算走过云烟、走过大漠,遇见的恐怕仍是荒原、仍是喧嚣。但是,偶尔的驻足凝望,却能逢着星月之光、云水之意。想必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风起的时候,突然间孤独;月落的时候,突然间落寞。那时候,若是能澄清自己,抛却烦忧,或许就能回到寂静。
眼前的景致已足以让他流连忘返。但是诗人想要的还不只是这些,他更希望自己能在这古刹之中,寻得云水禅心的意境。当他走到那个清清的水潭前,他终于完成了这样的夙愿。俯身下去,水潭里倒映的,除了山光天色,还有诗人自己的身影。那样的默然相逢,让他顿然了悟。无论是蓝天还是白云,无论是树木还是花草,都在水中湛然空明。当然,还有他自己,还有沧海桑田。
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只以禅悦为味,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时的情境,诗人仿佛也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妙处,蓦然间摆脱了尘世烦忧,如明月在心、清水在怀。于是,萦绕在心头的无数尘俗杂念荡然无存,天地之间,仿佛只剩他自己,与水潭中的世界难分彼此。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因为刹那的了悟,所以就如置身尘外,没有了喧嚣,没有了忧愁。此刻,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仿佛都已寂灭,只有远处钟磬的声响,如天籁之音,空灵地回荡在寂静与寂静之间。
万籁俱寂,其实就是心中空灵,了无尘埃。世间没有绝对的寂静,只有相对的清幽。即使是古道天涯,也有飞鸟来去;即使是山空夜静,也有风吹叶落。心若不宁,纵然身在禅房,花木纵横,钟声入耳,也终是心事起伏,难得平静。能让我们尘埃落定的,不是禅院钟声,不是山光水色,而是我们自己。
内心澄澈,才能找到清静。不需要走出人海,不需要流放自己,只需几片花草、几段月光,就能让我们回到宁静。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就是人生。不管是谁,总是来如春梦,去似朝云。当我们明白生命如尘,或许就会放下虚伪的追逐、苦心的争斗,寻回最初的寂静。
尘世间,有许多人终生都回不到宁静之中,只因心中有太多牵念、太多贪求。心若有羁绊,就会被深锁在尘网之中,没有远方,没有彼岸;心若无尘埃,尘世喧嚣就会消隐于无形,于是,处处芳草,处处渔歌。心境不同,意趣不同,眼中的世界也就不同。一念之间,山穷水尽;一念之间,云淡风轻。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常建·破山寺后禅院:生命本寂静,红尘多喧嚣(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