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邑道中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作者】
陈与义:(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官参知政事。其诗出于江西派,上祖杜甫,下宗苏轼、黄庭坚,自成一家。宋室南渡时,经历了战乱生活,诗风转为悲壮苍凉。元人方回立“一祖三宗”说,以杜甫为“一祖”,黄庭坚、陈师道及与义并列为“三宗”。有《简斋集》。
【赏析】
襄邑,宋代县名,即今河南睢县,当时有汴河通东京(今河南开封)。陈与义于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担任了三年开德府教授。任满小住数月后,于政和七年晚春经襄邑入京。本诗即此时所作。诗人在此以艺术家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生动优美的画面,塑造了自己那富有个性的青年时代的英俊形象。
“飞花”二句,其“势如川流,滔滔汩汩,靡然东注”(胡穉《简斋诗笺又叙》),令人目不暇接。可以想象到当时的情景:一艘顺流而行的航船在扬帆前进,一会儿在夹岸花林中穿行,一会儿又在长堤榆树间急驶,半天就已行进百里。真是顺风顺水,好不快意,虽无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那样的豪迈气势,但两岸花红榆绿,亦足使人心旷神怡。起句尤为精彩,两岸花“飞”,既是船中人眼中所见,衬托出行船之速;又描绘出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成了花的世界。“照船红”是说,航船经过时,两岸“飞花”映照,泛起一片红光。唐代崔护有名句曰:“人面桃花相映红”(《题都城南庄》),与本句所描绘的情景有相似之处,都是以鲜花照人,渲染人物的神态。不过,两者又有不同。崔句写的乃是一位妙龄女郎在桃花丛中顾盼流眄,是一幅静态写生,显得婀娜妩媚。本句则写一位进京待选、以求施展才能的英俊青年,高卧舟中,花光相映,顺流而下,是一组动态镜头,显得潇洒俊逸。当时,陈与义不过二十七岁,即便按照当时的标准,也正是大有可为之年。作了三年学官,虽无显著政绩,却也没出岔子,此番进京,倘蒙皇上加恩,肯定会另有一番作为。何况时光是这样美好,加上天公助兴,换一个人,定会高声啸咏,以致手舞足蹈。但陈与义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他能把自己内心的欢悦掩藏起来,因为他有更深的想法。
“卧看”二句写诗人仰卧舟中,注目蓝天所产生的错觉,把内心激动、外表安详的神态更加鲜明地描摹出来,并把读者的目光引向更加高远的天空、更加广阔的世界。直到“卧看”二字,画面中才正式出现这位英姿勃发的主人公。“满天云不动”是错觉,实为云与船俱动,是以动衬动,即以白云的流动衬托行船的快速,与首句作一对照。“云与我俱东”,则有干青云而直上之概,表现了诗人的抱负和信心,亦与次句的顺风顺水作呼应。这两句又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准确描摹。凡在蓝天白云下乘船旅行过的人,大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长时间注目蓝天,就会以为那朵朵白云总是停留不动,殊不知这乃是云随风飘、船趁风势,大致采取了相同速度作相同方向运动而使人产生的错觉。这两句诗准确地描绘了这种一般人所有而未能道出的感觉,表现出诗人卓越的艺术才能。
这首诗以红、绿、蓝、白相间,着色鲜艳,全用白描而不事雕琢,写得“光景明丽”“流荡自然”(刘辰翁《陈简斋集序》)。陈与义“少在洛下,已称诗俊”(楼钥《简斋诗笺叙》),这首诗真不愧为俊美之作。
(萧作铭)
文章标题:《襄邑道中》原文赏析-陈与义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0477.html
上一篇:《临江仙》原文翻译赏析-冯延巳
下一篇:《雨》原文赏析-陈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