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二绝(其二)

陈与义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注释】

“病夫”:一作“病扶”。

【作者】

陈与义:(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官参知政事。其诗出于江西派,上祖杜甫,下宗苏轼黄庭坚,自成一家。宋室南渡时,经历了战乱生活,诗风转为悲壮苍凉。元人方回立“一祖三宗”说,以杜甫为“一祖”,黄庭坚、陈师道及与义并列为“三宗”。有《简斋集》。

《清明二绝》(其二)原文赏析-陈与义

【赏析】

宣和四年(1122),由于知州葛胜仲的推荐,陈与义以《墨梅》诗见赏于徽宗。《清明二绝》即写于宣和五年,为其前期作品。“其一”云:“街头女儿双髻鸦,随蜂趁蝶学妖邪。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描写的是清明佳节人们户外游乐的情景。这首诗则表现了诗人自己清明时的情状,虽然抒写的不过是流连光景的闲情逸致,但也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和艺术风格。

前首已经渲染了少女的天真无邪和东风的通晓人意,本首起句便从这两方面落笔,意谓卷地的阵阵风送来了街头的喧闹之声,通过听觉展现了熙熙攘攘的红男绿女的嬉笑游乐。“卷地风”,语出韩愈《双鸟》诗“春风卷地起”句,“市井声”则化用了黄庭坚《张处士仁亭》诗“市声鏖午枕”句、陈师道《春夜》诗“风回晚市声”句等,且又是三一三句式。这似乎表明陈与义是个恪守江西派门户的诗人,但他在句子中间着一“抛”字,就使得全句神采飞动,避免了江西派时有的槎牙枯涩之病。“抛”字为平声、开口呼、爆破音,音节洪亮。既有“抛”,则必有“接”。这样就活灵活现地传达出户外游春的热烈景象。可见诗人深得江西派作诗之法,而又工于变化,自辟蹊径。

户外的景色是如此美好,照常情,诗人当会迈步出门,投身游春的人流,去领略那大自然的风光,分享那人间的欢乐。但是,诗人是一个“容状俨恪,不妄笑言”的“清慎靖端”之人,且又“早衰多病”,于是他便足不出户,正襟危坐,度过了这清明佳节。次句着一“危坐”,又加一“了”字,就使读者仿佛看到诗人是抑制着自己的激动心情,而以严肃的态度在高堂端坐,度过了清明。这次句的冷峻便与首句的热烈构成鲜明对照,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不过,这种冷峻只是一种假象。诗人写作此诗,在见赏于徽宗之后、被贬之前。当时他名震朝野,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而且大自然又是那么迷人,因此,他虽身坐高堂,其实是神游户外,在冷峻的外表下跳动着一颗火热的心。不仅起句透露了喜悦之情,三四两句更抒发了对生活的爱。这两句大意是说,端坐高堂,欣赏着帘外的美景,一直到太阳西下,游人散去,只剩下杨柳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随着微风起舞,婀娜多姿,百媚俱生,真是赏心悦目。这样,诗人的精神活动就表露无遗,表明他是多么强烈地执著人生———热爱美!“百媚生”,语本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以人拟物,就更加强了这种对美和美感享受的描写。诗人这种对自然美的歌咏,与陶、谢、韦、柳一派诗人一脉相承,又有所发展变化。

这首诗虽无深意,但短短四句语气三变,写得曲折多姿,语句明畅,音节浏亮,风格清新俊丽,用白描勾勒抒发了内心的感情,既有江西诗派烹字炼句之精工,又有陶、谢、韦、柳妙契自然之神韵,博采众长,现于笔端。前人称它“与唐人声情气息不隔累黍”(潘德舆《养一斋诗话》),是颇有道理的。

(萧作铭)

文章标题:《清明二绝》(其二)原文赏析-陈与义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0482.html

上一篇:《中牟道中二首》原文赏析-陈与义

下一篇:《雨晴》原文赏析-陈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