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方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风。

【作者】

陈与义:(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官参知政事。其诗出于江西派,上祖杜甫,下宗苏轼黄庭坚,自成一家。宋室南渡时,经历了战乱生活,诗风转为悲壮苍凉。元人方回立“一祖三宗”说,以杜甫为“一祖”,黄庭坚、陈师道及与义并列为“三宗”。有《简斋集》。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原文赏析-陈与义

【赏析】

这首诗作于绍兴六年(1136)二月,在这前一年诗人以病请求免官,六月,除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他离开朝廷,移居青墩(亦称青镇,今属浙江桐乡)。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是一位和尚。两人都住在乌镇(今属浙江桐乡),青镇与乌镇隔苕溪相对。陈与义集中另有《与智老、天经夜坐》一诗:“残年不复徙他邦,长与两禅同夜釭。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无数落天窗。”此诗把他们之间那种心神相契的情谊,写得那么平实而又亲切。于此可见,诗人说“怀天经、智老,因访之”,绝不是偶一“怀”之,偶一“访之”,而是常怀、常访的,所以诗中虽说“忽忆”,实是深情的闪露。

苕溪,河名,据说因岸多芦苇而得名。其源出于天目山(在今浙江),经杭州、湖州等地,流入太湖。诗的首联说:今年(绍兴六年)二月一到,冰雪就开始融化了,那入以来水位低落的苕溪,已是满溪绿水,悠悠东流。这里透露了春的气息,也自然地领起下文。诗人面对着这万象更新的景色,不由得想起了自己,也想起了友人。“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这一联当时广为传诵,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三)就把它列入“宋朝警句”之中。上句写客里光阴,吟诗度日,这是乐,是苦?下一句写雨中杏花,诗人对此,是怜,是惜?似乎难以觉察,因为这里看不到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言词。“客子”对“杏花”,“雨声”对“诗卷”,好像是随意拈来。不过,也正因为“随意”,才更显得和谐自然。因此才有人赞为“平淡有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才有人说是“清思秀句,出于自然”(范大士《历代诗发》)。

靖康之变,诗人避乱湖湘,到绍兴五年寓居青镇,首尾十年。十年来思家忧国,无限心事,无人可说。如今抱衰病之躯,闲居青镇,只有吟诗度日而已。诗人心中怎能无所感慨,下联“多病”、“固穷”二语,虽说的是友人,也暗示着诗人的处境和态度。因此,那安贫淡泊的一面,又能使他以诗书自娱,保持心境的平静。这一联正是这种生活、心境的写照。所以陈衍评这两句诗说:“诗中皆有人在,则景而带情矣。”(《石遗室诗话》)这里所说的“诗中有人”,正是指和平淡泊、不慕荣利,万物静观皆自得的诗人形象。须细细体味,才能察出。

诗的第二联写己,第三联转而写友。西庵,智老所居。禅伯,即精通佛学的人。北栅,天经所居。儒先,犹儒生。固穷,指安于穷困,语本《论语·卫灵公》载孔子的话:“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对朋友写得颇细致,诸如居所、思想、生活处境等都概括进去了,这是更能表现自己对朋友的了解和体贴,因而也就突出了彼此的友情。内容具体,语言凝重、整饬,这是第三联的特色。第二联如果也用同样的格调,岂不显得呆板了吗!因此,诗人就把写自己的一联表现得空灵、流走。这样既可以丰富诗的色调,又可以与尾联的那种欣然、飘洒的神情和谐合拍。五六两句暗扣题中的“怀”字,七八两句顺势而下,写题中的“访”字。高明的是诗人并不实写“访”,而是以虚笔写到意动即止。这样的结尾不仅照应了以上的内容,完满地收束了全诗,还留下了引而未发的余意,读者可以想见那一叶轻舟,疾驶在满溪绿水之上的情景,可以想见那船头上身披鹤氅(鸟羽所制的外衣)、头戴纶巾(用丝带做的头巾。纶巾和鹤氅均属六朝以来名士喜爱的穿戴,此处并非实指,乃喻指诗人装束之高雅),迎风而立,遥望乌镇的诗人形象;当然,还可以再想象那友人相见,挑灯夜话,“坐到更深都寂寂”等动人的场景,不过,这些都在诗的语言之外了。

(赵其钧)

文章标题:《怀天经、智老,因访之》原文赏析-陈与义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0509.html

上一篇:《得张正字书》原文赏析-陈与义

下一篇:《牡丹》原文赏析-陈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