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晓发

崔曙

晓霁长风里,劳歌赴远期。云轻归海疾,月满下山迟。

旅望因高尽,乡心遇物悲。故林遥不见,况在落花时。

途中晓发-古诗译文赏析(崔曙)

【作者】

*崔曙(704?—739),唐宋州(今河南登封)人,开元二十三(736)年第一名进士,曾官河南尉。

【赏析】

关于这首五言律诗作者崔曙的生平资料,后人知之甚少。但是唐代孟棨《本事诗•征咎》记载一则故事却在当时和后来广为流传。说是:“崔曙进士作《明堂火珠》诗试帖曰:‘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当时以为警句。及来年卒,唯一女名星星,人始悟其自谶也。”这个故事竟然缩为“曙后星孤”的成语,用为人死后仅遗孤女之典实。这“火珠大如鸡卵,圆白皎洁,光照数尺,状如水精”(《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林邑》)。崔曙把它比成月亮和星星,通过工整的对仗写出来,真是妙不可言。至于说“曙后一星孤”正好说中了他叫崔曙,他的女儿叫星星,那完全是巧合,不是什么诗谶。真要有这种诗谶的话,我们今天多产的诗人说不定哪句就犯了忌讳,那就别作诗了。

在这里讲了上面的故事,似乎和《途中晓发》这首诗不太沾边儿。笔者要欣赏的就是如“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这样对仗工整而又内涵丰富的诗句,所以在这篇短文中先作引言。按照后人总结的“起承转合”来看这首诗,四联在结构上却也如此。揣摩全诗,似是作者离开家乡远行,在途中早起有感而作。

首联紧扣题目写所感。“劳歌”,为忧伤、惜别之歌。“远期”,遥远的时日。这一联对句写“途中”,首句写“晓发”。因为有“长风”,所以才使得“晓霁”,似乎早晨的雨过天晴,是长风吹出来的。将长风拟人化,颇见情趣,但又有些凄清。对句“劳歌赴远期”,写因为此去遥遥无期,所以离别之时,唱起忧伤、惜别的歌。正因为如此,才对家乡依依不舍,在途中还要屡屡回望。这样就有了第二联。

颔联通过所见写所感。“云轻归海疾,月满下山迟”,这两句都有因果关系。“云轻”和“月满”是因,而“归海疾”和“下山迟”是果。其实这都是诗人不愿离去、不忍离去的感受。“云轻”,由“长风”生发而来,“月满”,由“劳歌”感觉到的。这两句都有暗示性:“归海”的“轻云”,犹如游子将要速速离去,“月满”,象征着团聚。月儿依依不肯下山,也似游子对家乡的留恋。

颈联不再写眼前的景物,而是宕开一笔,直接写作者的所感。“旅望”,羁旅者登高望远。游子在途中,再登高远望,家乡的一切都看不见了,在途中遇到的类似家乡的景物,都会引起自己的悲伤。古往今来,未远离家乡者,难得道此语。

尾联收合全诗。落花时,无花遮眼,应当望得远一些。就是这样,“故林遥不见”,说明家乡越来越远了。这种种伤感都源于“劳歌赴远期”,此处收合,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给读者留下诸多遐想。

崔曙留下的诗不多,《全唐诗》一卷,只有15首,但是质量颇高,大都感人。唐殷璠《河岳英灵集》评价崔曙的诗:“多叹词要妙,情意悲凉。送别登楼,俱堪泪下。”笔者以为这首诗,亦“堪泪下”。

(星汉)

文章标题:途中晓发-古诗译文赏析(崔曙)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0652.html

上一篇:崔湜《相和歌辞·婕妤怨》古诗原文赏析

下一篇: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古诗译文赏析(崔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