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赏析】
此诗咏王昭君悲剧身世,兼寄一己之同情。据清代徐乾学等《清一统志》,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今湖北秭归)东北四十里,即香溪。而据宋代做过夔州太守的王十朋说,按当时图经,昭君村归州有,巫山亦有,在神女庙下,故杜甫诗云“若言巫山女粗丑,安得此有昭君村?”(说见《梅溪集•昭君村》自注)诗中“荆门”当指唐代荆州荆门县(今湖北荆门市),而非湖北宜都的荆门山。
首联从地灵说入,前人谓“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清吴瞻泰《杜诗提要》)。这种郑重的写法,也增加了全诗的悲剧气氛。
次联概括昭君出塞,死葬青冢之始末,从南朝梁江淹《恨赋》中来——“明妃去时,仰天叹息,紫台(指汉宫)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青冢”,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东汉蔡邕《琴操》说“胡中多白草而此冢独青”,这一传说饱含人民对昭君的同情。两句用流水对,“一去”明不返矣;“连字明关山无极矣;“独留”明其孤单;“向黄昏”连文,则将时间概念转为空间意象,在读者眼前展开一片胡地黄昏的天幕,独有那小小孤冢以其特有的青青之色,引人注目。
三联写昭君之恨。昭君之恨一在不得相知,而汉元帝也就成为从来昏聩之主的一面镜子。昭君之恨又并不仅在不得于君,其恨之二是去国怀乡之恨。所以下句有“环佩空归月夜魂”之想,写出更深一层的悲哀,充满故国之思,爱国之情。
末联感慨道,自今从仍作胡语的琵琶声中,分明还听得出曲中的怨情。这表明诗人堪称昭君千古知音,同时也传达出昭君寂寞千载之感。因为昭君泪中也有杜甫的泪,昭君的寂寞也是杜甫的寂寞。此诗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成功地塑造了昭君之魂。
(周啸天)
文章标题: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古诗译文赏析(杜甫)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0798.html
上一篇:咏怀古迹(其一·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古诗译文赏析(杜甫)
下一篇:又呈吴郎-古诗译文赏析(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