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赏析】
曹丕在《典论•论文》的开头就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其实,并非所有文人都相轻,亦有“文人相亲”者。李白和杜甫,就是如此。杜甫对李白特别敬重,写了不少诗去赞颂他。这首《赠李白》,就是杜甫以语言的笔触去刻画李白肖像的杰作。它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构成一幅生动的艺术形象,李白的风神、气度、骨力、品格,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此诗作于天宝四年(745)秋,值李白遭奸佞排斥、远离京都、漫游齐鲁,与杜甫相会之时。李白也在这年秋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云:“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中流露出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与杜诗中的“秋来相顾尚飘蓬”句,可以参照。杜甫在乾元元年(758)写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说:“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未负幽棲志,兼全宠辱身。”这就再次表明,李白被赐金放还,与杜甫幸会于山东之时,由于有相同的坎坷遭遇,因而在情感上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此诗表面看来,似乎杜甫在规劝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样潜心于炼丹求仙,不要痛饮狂歌、虚度时日,无用飞扬跋扈、人前称雄。实际上,杜诗话中有话。李白藐视权贵,拂袖而去,沦落漂泊,无心炼丹,虽尽日痛饮狂歌,到处飞扬跋扈,然终不为统治者赏识,虽心雄万夫,而何以称雄?虽有济世之才,然焉能施展?杜甫在赞叹之余,感慨万千,扼腕之情,油然而生。然而同情、叹息、愤疾又有何用?只得把自己的愤懑之情,蓄于笔底,乃至于运用反诘的语气,发出似在埋怨,实则不平的询问。杜甫的同情是完全在李白这方面的。他的牢骚既是为李白而发,也是为自己而发的。
此诗实现了一个狂字,显示出一个傲字。傲骨嶙峋,狂荡不羁,这就是杜甫对于李白的写照。
李白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写道:“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由于轻视权贵,以致屡遭谗毁,志不得申。尽管谤声四起,但诗人决不退缩,还有“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他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的傲骨,正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正直无私、不惧邪恶、不阿谀逢迎、低三下四的高尚品格。
李白正由于一身傲骨,因而表现在行动上必然狂荡不羁,倜傥不群,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当然,这绝不是癫狂、疯狂,而是狂而有则,荡而不浮,更非放浪形骸,烂醉如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在儒学盛行的封建时代,诗人居然摆出一副对礼教、儒学传统挑战的姿态,可谓狂放之至!李白之狂,甚为杜甫所深知,故其描绘甚详。有的是赞美李白的风度、笔调、文采:“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有的是为李白鸣不平,并赞颂李白之才:“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不见》)有的是刻画李白的睥睨一世的气概:“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李白,就是这样一个口出狂言的人,一个性格狂放的人,一个寓傲于狂的人。在《赠李白》中,正突现出狂与傲的风采、骨力、气度,显示出李白与统治者不合作的精神,这正是此诗的诗眼和精髓。它不仅同杜甫歌咏李白的其他诗篇是一脉相承的,而且也形象地揭示了李白的性格和气质特征。
此诗奇崛朴健,沉郁顿挫,抑扬有致,跌宕起伏。末句用反诘口吻,把全诗推向了最高潮。清初钱谦益在评注此诗时,独注“飞扬跋扈”句,其余一概略而不论,可谓独具慧眼,也表明它在全诗中的重要价值:“按太白性倜傥,好纵横术。……少任侠,手刃数人,故公以飞扬跋扈目之。犹云平生飞动意也。旧注俱大谬。”(《钱注杜诗》卷九)是说从新的角度,就一个侧面颂扬了李白的豪侠精神,并突出“飞扬跋扈”的飞动性。明末清初仇兆鳌注云:“飞扬,浮动之貌。跋扈,强梁之意。……考《说文》:扈,尾也。跋扈,犹大鱼之跳跋其尾也。”(《杜诗详注》卷之一)此虽就字注字,就词注词,但在《赠李白》中,却是用来比附、象征李白豪放不羁的精神。
此诗言简意丰,韵味无穷。为了强化全诗流动的节奏、气势,则以“痛饮”对“狂歌”,“飞扬”对“跋扈”;且“痛饮狂歌”与“飞扬跋扈”,“空度日”与“为谁雄”又两两相对。这就形成了一个飞动的氛围,进一步突现了李白的傲岸与狂放。
(王明居)
文章标题:赠李白-古诗译文赏析(杜甫)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0804.html
上一篇:冬至-古诗译文赏析(杜甫)
下一篇:赠花卿-古诗译文赏析(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