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古诗译文赏析(杜甫)

首页 > 名篇赏析 > 时间:2021-11-05 21:44 来源:李白古诗网 作者: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古诗译文赏析(杜甫)

【赏析】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然年逾半百,垂垂老矣。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目击烂漫春花,争艳斗奇,快何如之?然好景不长,凋谢有期,生命有限,时不我待,须臾垂暮,形同落英。复忆往昔,每每颠沛流离,饥寒交浸,出入于战乱之中,挣扎于死亡线上。劫后余生,自怜命薄!独步沉吟,愁肠郁结,情何以堪?然在群芳竞妍之际,尚可舒展愁眉。此诗虽云“寻花”,实乃遣愁散闷,故隐藏着悲的情调。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它所侧重表现的乃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

首先,杜甫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呈垂直线,巍然屹立着;流动的“江水”,呈水平线,横卧在大地上,构成了有纵有横的几何图。塔,是静止的;江,是流动的。画面有动有静,与巨大的几何形相映衬,给人以壮美的感受。“塔前”“水东”,标明了方位,这就为下句的风景描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中,“黄师塔前”句,在制造氛围方面,尤为重要。陆游《老学庵笔记》云:“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句。”呼僧为师,含尊重之意;葬僧塔底,足见尊之又尊。至此塔前,则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就是美学上的所谓崇高感吧。但僧亡塔在,却在崇敬之余,夹杂着几分悲怆之情。这样,就使塔前风光顿生寂寞了。

然而诗人毕竟在寻春,故必须把着重点转移到写春上来。风和日丽,春光醉人,不觉困倦,且“倚微风”,用寄雅怀。诗人着一“倚”字,就把自己与大好春光融合为一,达到寓情于景、以景寄情的完美境界。

如果说诗人寻春,是从总体上泛写春光的话,那么在泛写之后,就必须转入集中描写。泛写的是面,集中写的是点。因而下两句就着力写桃花。在诗人笔下,桃花一簇,深浅放红,然主人已殁,唯有寂寞相随耳。若诗人不寻花至此,又有何人赏识?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这与七绝句的总调子是合拍的。但此诗重点毕竟是写爱花,故也萦绕着喜的气氛。“可爱深红爱浅红”句,用了两个爱字,两个红字,既强调了审美主体(杜甫)的愉悦感,又强调了审美客体(“桃花”)的美及其美的品类(“深红”“浅红”),并以反问的语气作结,不仅饶有兴味,而且由己及人,这就扩大了审美的范围,强化了美感的效应。清代杨伦评道:“绮语令人欲死,叠用爱字有致”(《杜诗镜铨》卷八),可谓得其三昧。明王嗣奭云:“其五:‘春光懒困倚微风’,似不可解,而于恼怕之外,别有领略,妙甚。桃花无主,可爱者深红耶?浅红耶?任人自择而已。”(《杜臆》卷四)如果说七绝句前四首是在分别描写恼花、怕春、报春、怜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怀的话,那么,此首(其五)却显示出爱花、赏花时的喜悦之情。如此由悲入喜的描写,出现了节奏的起伏变化,给人以新奇的美感。这种喜悦之情,并未戛然作结,而是自然而然地向后延伸,以致在下一首,达到了最高潮。如果缺少它,则就缺少一个必要的情感过渡,而显得美中不足。因此,我们在欣赏此诗时,必须和前后几首联系起来,才可获得一个完美的印象。

(王明居)

文章标题: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古诗译文赏析(杜甫)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0806.html

上一篇:赠花卿-古诗译文赏析(杜甫)

下一篇: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古诗译文赏析(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