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①。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②。
注释
①井梧:井边的梧桐树。
②伶俜:流离飘零。
【译文】
深秋时节羁留幕府,井边的梧桐在清秋里,一片凄寒,只有蜡烛的残光照着我。宦海的忧患,漂流的孤单,长夜难明,号角声声,诉说着无尽的伤感。明月高挂,谁与我分享,谁与我同看?光阴荏苒,哪里寻觅亲人的音信?关塞一片萧条,迢迢千里路,哪里是我的故乡?我已经忍受了十年的漂零,还要继续漂零,就像鸟儿栖息在一枝枝树枝间。
【赏析】
这首诗也是杜甫任严武幕府参谋时所作。他在乡里人单势孤又体弱多病,有寄人篱下之感。诗的首联写“独宿”时的所闻所见:秋风清冷,幕府井畔,梧桐叶落,瑟瑟生寒。孤独的诗人看着蜡炬将近烧残,心中无比凄凉。颔联一写听,一写见,都着力表现秋夜的凄清:号角在长夜里响起,像是在自言自语诉说悲凉;高空中明月虽好,可是有谁与诗人一起观赏!诗人的孤独,诗人的悲愤,何人理会?颈联就自然而然地转到了身世悲凉上:烽烟遍地,岁月迁延,亲人们的音信杳然,欲回故乡,路阻行难。尾联点出了诗人目前的处境:十年来,孤独地飘荡奔波,寄身幕府犹如鸟栖树枝间!
全诗充满凄凉之情,流露出诗人难言的隐忧以及孤苦危愁之感。
题目“宿府”,就是留宿幕府的意思。代宗广德二年(764)六月,新任成都尹兼剑南东西川节度使严武保荐杜甫为节度使署中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参谋”是要当地上班的,那就要求早出晚归。杜甫家住成都城外的浣花溪,下班后往往来不及回家,只好住在府内,这就是“宿府”的来历。住在幕府里,当然不能有老婆孩子,所以首联对句中说是“独宿”。
从“蜡炬残”“永夜”和“中天月色”诸词,都可以看出杜甫一夜无眠。时年53岁的杜甫,一夜无眠在想什么?肯定是“伶俜十年事”。“伶俜”,指流离失所。“十年事”,杜甫饱经丧乱,从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发生至今,正是十年。
“井梧”,就是井边的梧桐。梧桐这东西,因为叶子大,对风和雨都很敏感,因此在古代文人的眼里,有些悲凉的意味。杜甫在“独宿”时由“井梧”感发,写出这首诗。听到的是“永夜角声悲自语”,看到的是“中天月色好谁看”。无论是听觉还是视觉,都让人感到悲凉。
想到安史之乱前的家乡洛阳和远在洛阳的亲友,诗人不免发出“风尘荏苒”和“行路难”的感叹了!
“伶俜十年事”,现在“已忍”只好“强移栖息一枝安”了。“强移”,勉强移就。“一枝安”,指他在幕府中任参谋一职。杜甫此次入幕府,出于为一家生活而勉强任职,虽是应严武盛情邀请,但也只是求暂时安居。“强移栖息一枝安”,包含诗人多少无奈!
欣赏这首七律,有两点不要放过。一是七言的句子一般是上四下三,上四怎样分割姑且不论,但是下三,所谓的三字尾要连在一起,不宜分解。但是这里颔联节奏却是:“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如果这样朗诵,肯定不好听,那不妨这样处理一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声”和“色”的后面停顿可以略微长一些,“悲”和“好”的后面不妨停顿短一些。二是颈联对仗中“荏苒”对“萧条”,“荏苒”是双声,“萧条”是叠韵,由此可见杜甫选词之精致。
(星汉)
【评点】
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六月,新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保荐杜甫担任节度使幕府的参谋。当时,杜甫住在成都城外的浣花溪,距离幕府很远,只好长期住在府内。本诗就是这年秋天,杜甫留宿幕府时所作。本诗通过描写秋夜凄清的夜色,抒写了诗人对国家动乱的忧虑和自身漂泊流离的苦闷。宿府,在严武幕府值宿。
首联“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诗人“独宿”幕府,由于感到孤独,心中愁闷,睡不着觉,所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蜡烛慢慢燃尽。诗人异常悲凉的心境,通过第一句“清秋幕府井梧寒”中的“清”、“寒”等寥寥几字就表现了出来。诗人在此巧妙地采用倒装句式,先写“独宿”时的心情、感受,然后再点明本诗的诗眼“独宿”,写法新颖,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紧接着,诗人通过颔联的两句,写“独宿”幕府时的见闻。诗人夜不能寐,听着悲伤的号角声,望着天空中的明月,无人可供倾诉心声,无法排遣心中郁闷。如此凄惨的情景,通过诗人顿挫的句法,忧伤的语气表达出来,更让人感到心酸。
前两联写景,景中含情;而后两联写景,却是直接抒情。
颈联中的二句分别承袭颔联中的二句而来。“永夜角声悲自语”一句,说明战火仍然未停,国家仍是战乱纷飞。听着那“永夜角声”自言自语的悲凉声音,诗人不禁产生诸多感慨,所感慨的中心内容就是“风尘荏苒音书绝”。诗人独宿幕府,想念故乡,一直都盼望得到故乡亲人的音信。然而,“风尘荏苒”,战火连天,这一愿望始终无法实现。“中天月色好谁看”写诗人远离故乡亲人,独自在幕府里仰望明月,因而产生了重重愁绪,其中就包括“关塞萧条行路难”之愁。这个愁,我们可以通过诗人早年的诗作《恨别》来体会。在《恨别》中,诗人写道“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现在已经过去多年了,诗人仍然漂泊在外,无法回到故乡,自然对道路是否通畅非常关切。
尾联与首联形成首尾照应之势。首联中,诗人提到“幕府井梧寒”,说明诗人并不觉得待在幕府温暖充实,相反却感到寒冷凄凉。诗人自安史之乱以来,到处漂泊,生活辛酸,正如他在《咏怀古迹五首》中所说:“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这十年来,诗人经历了太多事情,心情复杂至极,已经无法详细叙述了,所以用“伶俜十年事”来加以概括,也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使读者可以结合诗人的具体经历驰骋想象。“强移栖息一枝安”中,“强移”二字说明目前诗人待在幕府中并不是心甘情愿的。“一枝”化用了《庄子·逍遥游》中“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之意。而后面着一“安”字,只不过是诗人的自我解嘲。
杜甫胸怀天下,忧国忧民,心系朝堂,这一点从他早期的诗《奉赠韦左丞丈二十韵》中“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句上就可以看出。但是事实证明,他的雄心抱负很难实现,所以当他看清这一点时,就毅然弃官回乡,不再过那种“苦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的拘束生活。写本诗时,杜甫出任严武幕府的参谋,这其实并非他所愿,只是为了“酬知己”而已。没想到,在幕府中,杜甫的生活依然不好过,他很快就受到了其他幕僚的嫉妒和排挤。于是,杜甫曾写下《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一诗,请求严武给自己自由,让自己离开这个“龟触网”、“鸟窥笼”的是非之地,希望严武能同意自己“时放倚梧桐”。若将此句与本诗的“清秋幕府井梧寒”相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在杜甫看来,草堂的“梧桐”不像幕府的“梧桐”那样“寒”,可以使他觉得比较“安”。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宿府-古诗译文赏析(杜甫)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0829.html
上一篇:野望-古诗译文赏析(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