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人行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

灸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注释

①三月三:阴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称上巳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外出踏青,去水边宴饮,洗除不祥,驱灾求福。唐开元以来,长安仕女多在这天游赏曲江。长安水边:长安东南郊外的曲江和芙蓉苑。丽人:泛指贵妇人。

②淑且真:贤淑而不娇媚,自然洒脱。

③绣罗:绣有图案的丝绸衣服。照暮春:在春阳中闪闪发光。

④鬓唇:鬓边。

⑤腰衱(jié):裙腰带。

⑥云幕椒房亲:指外戚。云幕椒房为后妃居处。

⑦紫驼:单峰骆驼;出西域。驼峰肉为当时极名贵的食物。

⑧厌饫(yù):吃腻,厌食。空纷纶:白忙乱阵。

⑨鞚(kòng):马勒头。

⑩覆白蘋:比喻杨国忠与虢国夫人兄妹淫乱。

【译文】

三月三日这天日朗风清,长安的曲江边聚集了许多踏春的美人。姿色艳丽、神态高雅,自然而又娴静,皮肤多么细嫩,身材适中匀称。罗衣上金线绣着孔雀,银线绣着麒麟,在阳春烟景中显得光彩照人。头上插戴着什么?翠玉制成的发饰垂在鬓边。背后看见的是什么?衣后裾缀满珍珠,衣服显得多么妥帖合身。这些美女中有贵妃的亲眷,天子赐予她们封号为虢国和秦国夫人。翡翠锅煮出紫色的驼峰肉,水晶盘盛着鲜鱼。她们举起象牙筷,因为吃腻了,久久不能下筷,御厨们用装有鸾铃的刀把肉切成细丝,不过是白白地忙乱一阵。太监们骑马多么纯熟,一路上没有扬起灰尘,从皇家的厨房里接连送来名贵的美味。箫管声声吹奏能感动鬼神,众多随从在曲江塞满了交通要道。最后来的那人骑着高头大马神态舒缓,大模大样,到了门口才下马踏上华贵的锦褥。杨花像雪一样飘落覆盖白蘋,青鸟衔着红巾飞去暗传消息。他气势熏天不可一世,千万不要靠近前,以免惹得丞相怒气生发。

丽人行-古诗译文赏析(杜甫)

【赏析1】

这首诗是讥讽杨贵妃兄妹骄奢淫乱之作。

天宝年间,玄宗宠爱杨贵妃,杨氏一家骤然显赫,杨贵妃之兄杨国忠于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十一月为右丞相。

诗的第一部分(从“三月三日”至“珠压腰衱稳称身”)泛写游春仕女的体态之美和服饰之盛。诗的第二部分(从“就中云幕”至“宾从杂遝实要津”)引出主角杨氏姐妹,描写她们饮宴的豪华及所得玄宗的宠幸。诗的第三部分写杨国忠的骄横。

此诗对杨氏姐妹奢靡生活的嘲讽是很辛辣的:她们郊游休息时有描绘着云彩的帐幕,吃腻了极其珍贵的肴馔,宾客随从填满了交通要道。

诗人对杨国忠的骄横气势是极为反感的:杨国忠的车马来到,人声鼎沸,竟闹得江边的杨花纷纷飘落,树上的鸟儿也惊飞而去。杨国忠权重位高,气焰逼人,“慎莫近前丞相嗔”,可见他平时是何等骄横!

全诗虽不着一讽刺语,但句句带讥刺,或反言或正面,或暗语影射,对以皇权为中心的特权集团的骄奢淫逸生活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赏析2】

《丽人行》是杜甫记事名篇创立的乐府诗题,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2)春的上巳节。上巳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又叫“修禊”(临水为祭,祛除不祥),最初定在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实际上成为一个春游日。唐时长安曲江,是在汉武帝建筑的宜春苑的基础上进一步疏凿而成的国家水上公园。故首都居民在上巳日,大都来此游春修禊,据唐初王绩《三月三日赋》说,届时曲江水滨就聚“三都之丽人”。天宝十二载正是杨贵妃春风得意之时,其宠荣及于亲属,据《旧唐书》和《明皇杂录》,每到十月玄宗幸华清宫,国忠姊妹五家扈从,每家为一队,著一色衣,五家合队,照映如百花之焕发,遗钗坠钿,灿烂芳馥于路。天宝十二载春天,杜甫在曲江亲眼看到杨氏姊妹在曲江游春的种种“表演”,作为此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诗分三段。先叙曲江游女之佳丽,极写杨氏姊妹姿色之艳与服饰之盛。诗从三月三日长安水边多丽人说起,初未挑明丽人身份,好像是总写踏青之仕女,其实笔墨集中在其中的一群。从五代人所画《虢国夫人游春图》可知,杨氏诸姨出游跟随的侍女不少,都骑大马,一个个花枝招展。若是小家碧玉,“态浓”则不能“意远”(雍容大方),所谓婢学夫人,不免露出些村气;唯贵妇浓妆为本色,显得脱俗,美善自然(淑真)。由于养尊处优,一个个细皮嫩肉,体形不错——骨多则瘦,肉多则肥,“骨肉匀”即纤浓适度。本来粗服乱头亦不掩国色,她们偏偏还要美上加美,看她们的全身打扮——罗衣闪闪发光,上面以金银线绣有孔雀、麒麟等吉祥图案;再看其头饰——翠玉做成的叶状首饰压在鬓角上;再看她们的背影——珠玉垂在衣裾边上很有坠性。诗中夹有“头上何所有”“背后何所见”五言的问句,不但形成节奏,读来朗朗上口,而且暗传围观打量者窃窃私语的神情。这样一群美妇人出现在曲江,当然会引起轰动,使游众大饱眼福。

次写杨氏诸姨宴饮肴馔之阔气和排场。先用两句插说挑明这一群丽人不同寻常的身份:其中那几位丽人中的丽人,乃是当今皇上的几个姨子(云幕椒房以居处代指贵妃)。按杨贵妃有姊三人,皆封国夫人(古代贵妇最高封号):大姊崔氏封韩国夫人,二姊裴氏封虢国夫人,三姊柳氏封秦国夫人。诗中落下了大姊,是受字数限制,故举二以概三。然后写她们开始用“野餐”,这可不是便餐或快餐,上菜“驼峰”“素鳞”表明食物乃水陆之珍稀,“翠釜”“水精盘”“犀箸”“鸾刀”表明用具之考究,同时进餐时还有箫鼓奏乐以助食欲。就这样,那班贵妇还觉得无可下箸(对比《儒林外史》二回写周进宴请众穷酸:“每桌上摆上八九个碗,乃是猪头肉、公鸡、鲤鱼、肚肺肝肠之类,叫一声‘请’,一齐举箸,却如风卷残云一般,早去了一半”),这就惊动了御厨,赶紧精心炮制佳肴美味,由黄门太监从夹城快马递送。

面对这样一场眼花缭乱的场面,旁观者当作何感想,正处在“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联百结”(杜甫《投简咸华两县诸子》)境况之中的诗人又作何感想?唾沫直往肚里咽,难怪他要高度地不满了。注意“宾从杂沓实要津”一句,表面是说杨氏诸姨的跟班很多,把住路口,担任防卫,实另有所刺。盖自天宝十一载五月杨国忠任御史大夫兼京畿采访使,同年十一月升为右相兼文部尚书,大权在握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在蜀中结识的亲信鲜于仲通引荐为京兆尹,鲜于到任后即奉旨为国忠撰写颂词,并授意来京参选者附和之。杜甫在走投无路时,也曾献诗鲜于,希望他能向杨国忠引荐。尽管如此,诗人对杨氏鲜于集团还是很反感的,诗句也隐射着他们把持了权门要路(“要津”)这一事实。

末六句刺杨氏兄妹丑闻和炙手可热的权势。这是由后来的一位大官人模样的角色即当朝丞相杨国忠而引发的,因为他靠贵妃的裙带关系而飞黄腾达,所以在《丽人行》中也是一个重要角色。杨氏兄妹在当时口碑不好,见载于史的传闻之一,就是杨国忠和虢国夫人有暧昧苟且。虢国夫人是放诞风流的一个女性,杜甫(一作张祜)《集灵台》专咏其事:“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对皇帝如此随便,平素之不自约束也可想而知。当时她住宣阳里左,国忠在其南,经常往来,出则并马,说说笑笑。市民看不顺眼,就说他们那个。所以杨国忠来到曲江,在游人中又会引起一阵轰动,彼此咬耳朵,所“咬”内容见于“杨花雪落覆白苹(大浮萍)”二句,古人认为杨花具水性,入水则化浮萍(见陆佃《埤雅•释草》),所以向来用喻轻薄者。杨花姓“杨”,浮萍也姓“杨”,杨花像雪花一样飘在浮萍上,是隐射杨氏兄妹乱伦偷情。“青鸟”是神话传说中西王母使者,或即鹦鹉,后多用指在男女间传情的人,红巾为女性用品,暗指定情之物。

结尾用警告的口气提醒游众,最好还是离杨氏兄妹远点,不要触及禁区,自讨苦吃。诗旨在揭露杨氏兄妹骄奢淫逸之丑,笔致却华美庄重,到最后点到为止,即前人所谓“美人相、富贵相、妖淫相,后乃出现罗刹相,真可笑可畏”(清杨伦《杜诗镜铨》引蒋弱六评)。不作断语,是为善讽。清施补华说:“前半竭力形容杨氏姊妹之游冶淫佚,后半叙国忠之气焰逼人,绝不作一断语,使人于意外得之,此诗之善讽也。”(《岘佣说诗》)清浦起龙说:“无一讥刺语,描摹处语语讥刺;无一慨叹处,点逗处声声慨叹。”(《读杜心解》)咸中肯綮。

(周啸天)

文章标题:丽人行-古诗译文赏析(杜甫)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0854.html

上一篇:哀江头-古诗译文赏析(杜甫)

下一篇: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古诗译文赏析(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