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日宴游
日晦随蓂荚,春情著杏花。解绅宜就水,张幕会连沙。
歌管风轻度,池台日半斜。更看金谷骑,争向石崇家。
【赏析】
这是一首专门写“晦日”这天唐朝的达官贵人们外出饮酒游乐的诗。诗作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而且在民俗研究上也具有很高的价值,通过这首诗,人们能够生动形象地了解到当时“晦日”宴游的具体情况,从而更好地认识那段历史中的一个生活侧面。
“晦日”是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唐代每到正月晦日这天,人们就要外出临水宴乐,以驱除不祥。据《玉烛宝典》记载:“元日至月晦,人并为酺食,渡水,士女悉湔裳,酹酒于水湄以为度厄,今世人惟晦日临河解除,妇人或湔裙。”这是当时的民俗,从民间到宫廷都是这样。另外,诗歌第一句讲到的“蓂荚”,也和这个晦日有关。据古代传说,蓂荚是一种祥瑞之草,从初一到十五每天生出一个荚,到十六日以后每天落一个荚,从蓂荚的增加和减少就可以知道日数。比如《帝王世纪》就说:“尧时有草夹阶而生,每月朔(即初一)日生一荚,至月半则生十五荚,至十六日后日落一荚,至月晦而尽。若月小余一荚。王者以是占历,惟盛德之君应和气而生,以为尧瑞,名曰蓂荚,一名历荚,一名瑞草。”看来晦日临水宴游的习俗,和这个古老的传说是有关系的。
杜审言做过洛阳丞,这首诗大概即作于洛阳任上。诗歌所写的晦日,从第二句“春情著杏花”也可以看出应是阴历正月的月末,也就是初春时节,这时北方到处杏花开放,显出盎然的春意来,正是郊游踏青的美好时节。诗中写道,士大夫们(“绅”,古代士大夫束在衣外的大带子,这里泛指衣带)在这一天都出城来到水边,搭起供休息、宴乐之用的帐篷来;轻风吹拂,歌声、音乐声在空中飘荡,到傍晚时分夕阳照着水池和楼台,景色就更加美好了。就在这个时候,那些富豪之家的人们已经骑着马,争先恐后地向西晋大官僚石崇曾经居住过的金谷园去了(金谷园是石崇的别墅,故址就在洛阳城的西北,这里是代指当时达官贵人的豪宅)。去干什么呢?自然是宴游的余兴未尽,又去喝酒去了。这一天,也就这样在兴高采烈中度过了。
(管遗瑞)
文章标题:晦日宴游-古诗译文赏析(杜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