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工李友直为余作《冰天》、《桂海》二图,《冰天》画使北虏渡黄河时,《桂海》画游佛子岩道中也。戏题
许国无功浪著鞭,天教饱识汉山川。
酒边蛮舞花低帽,梦里胡笳雪没鞯。
收拾桑榆身老矣,追随萍梗意茫然。
明朝重上归田奏,更放岷江万里船。
【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处州知府,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不畏强暴,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以善写田园诗著称。与尤袤、杨万里、陆游并称南宋四大家。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
【赏析】
这首诗作于孝宗淳熙元年(1174),当时作者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一位名叫李友直的画工,为范成大画了《冰天》、《桂海》两幅画。《冰天》画乾道六年(1170)诗人为祈请国信使出使金国渡黄河时的情景,《桂海》画游佛子岩道中的情景(佛子岩距桂林十里,一山突起,山腰有上中下三洞)。诗人读画后,触动身世之感,题了这首诗。
“许国无功浪著鞭,天教饱识汉山川。”首联因《冰天》、《桂海》二图所展示的生平行踪兴感。“著鞭”用西晋刘琨书信中语:“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诗人回顾平生所历,感慨自己虽然以身许国,却没有能建立功勋,只不过枉自驱驰南北而已。这大概是上天故意让自己饱览汉家的山川吧。上句先一抑,下句紧接着似乎一扬,但这扬的背后却隐藏着更深的感愤和悲哀。许国无功,南北驱驰,只落得饱识山川,这仿佛是对自己生平抱负的一种嘲弄。“天教饱识”四字,自嘲中含有事与愿违的深悲。
“酒边蛮舞花低帽,梦里胡笳雪没鞯。”颔联承“饱识汉山川”,分写南、北所历。出句写南方宴饮歌舞场景:在酒筵歌席旁边,歌儿舞女们跳起了具有南方蛮风的舞蹈,帽上簪的红槿花随着舞姿而低昂。对句回忆出使金国途中情景:在胡笳悲鸣声中,出使的队伍在行进,路上的积雪淹没了马鞯(垫马鞍的鞯子)。这种情景,如今追忆起来,真像在梦里一样了。这两幅图景,一为桂林现境,一为使金往事,但都是由读画而产生的联想。前者在土风蛮俗的描绘中透出热烈的气氛,后者在北国冰天雪地的描绘中显出旅途的艰辛。而字里行间,又都隐含着“许国无功”的感喟。
“收拾桑榆身老矣,追随萍梗意茫然。”桑榆喻指晚景,萍梗喻指行踪无定。颈联由平生所历进而感慨萍梗浪迹、桑榆晚景,说自己年事已高,真该收拾桑榆,准备归隐了,多年来浮萍泛梗式的浪迹生涯,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意绪茫然。这一联用接近散文的句法抒写倦游思归之情,在“身老矣”、“意茫然”的叹喟中,显然也含有“许国无功”的感愤。
“明朝重上归田奏,更放岷江万里船。”尾联承“收拾桑榆”进一步点明“归田”本旨,说不久要向皇帝重上请求归隐的奏章,放船岷江,直下万里,回到自己的故乡。范成大写这首诗的时候(淳熙元年冬),已经接到改官四川制置使(使府在成都)的朝命,因而设想自己从成都乘船归乡;他的故乡在平江府(治今苏州),故说“更放岷江万里船”(暗用杜诗“门泊东吴万里船”句意)。
全诗以“许国无功”为核心,以《冰天》、《桂海》两幅画为触动联想、引起感慨的媒介,从回顾平生南北驱驰的经历,到感叹身世飘萍、年纪老大,到表明归田本意,表现了一个有报国之志的正直士大夫的人生历程和心灵历程。
(刘学锴)
文章标题:《画工李友直为余作《冰天》、《桂海》二图,《冰天》画使北虏渡黄河时,《桂海》画游佛子岩道中也。戏题》原文赏析-范成大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1001.html
上一篇:《州桥》原文赏析-范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