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方维仪

辞家万里戍,关路隔风烟。赋重无余饷,边荒不种田。

小兵知有死,贪吏尚求钱。倚赖君王福,何时唱凯还?

【作者】

方维仪(1585-1668),女,字仲贤,桐城(今属安徽)人。方以智姑母,婚后夫死,还家寡居,相嫂教侄。

《出塞》原文赏析-方维仪

【赏析】

历来的边塞诗在内容上多写边塞战争的艰苦、边地的苦寒和士卒久戍思乡的情绪,但很少有将边塞征战之苦和封建国家内政的腐败联系起来,作深入观察,从而暴露士卒苦难的根源的。而明末女诗人方维仪的这首《出塞》,正是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反映社会现实。所以在明人边塞诗中,应当刮目相看。

“辞家万里戍,关路隔风烟”是说士卒们离乡背井,不远万里来边地戍守,十分辛苦,为边塞诗中所习见。紧接两句“赋重无余饷,边荒不种田!”则颇为独到,赋税太重,本是内地情况,一般边塞诗都不曾提到过。方维仪却指出它与军饷的关系,国家课税很重,而老百姓却交不出多的军粮。一句诗就反映了明末社会民生凋敝、国用匮乏而危及边防的严峻现实。古代在军粮无着的情况下,常常实行屯田的办法,即通过军垦使部队自给。但处在荒漠的边疆,即使耕作,也没有收成。不仅因为土地贫瘠,还因为处在火线,所以边荒不种田,这是士卒面临的第二重困境。

“小兵知有死,贪吏尚求钱”是诗中的警策之句。上句承“赋重无余饷,边荒不种田”而言,士卒面对强敌,而军饷不足,那还不只有死路一条吗!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贪官污吏们还在向人民大肆搜刮钱财。一个“尚”字,表示出对“贪吏”丧尽天良的轻蔑和憎恶,而“小兵知有死”的另一重含义,则是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所谓“男儿本自重横行”“身当恩遇常轻敌”(高适),即为国捐躯,“小兵”是在所不辞的,一“知”字写出了普通士卒的良知,但令人痛心的是,一面是严肃的牺牲,一面则是荒淫与无耻“贪吏尚求钱”!这种鲜明对比,直与“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的边塞诗名句媲美,而这里的比较远远超出了军中的范畴,从而具有更为普遍的社会意义。

读者深入理解了“小兵知有死”一句的含义,末二句的潜台词也就不难发掘了。“倚赖君王福,何时唱凯还?”使人联想到王昌龄“表请回军收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之句。这不仅是一般意义的久戍思归,还包含着对上层统治集团的失望。即《燕歌行》所谓“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士卒们不无怨意地说:托皇帝老子的福吧,哪年让我们班师“凯旋”算了。言下之意是国事如此,边防岂可为乎!这种味外味,使诗句显得更加浑厚。

在历代女作家的诗中,能表现出如此博大的忧国忧民思想情怀的作品并不多见,沈德潜评道:“如读杜老伤时之作。闺阁中乃有此人!”(《明诗别裁集》)这是相当准确的一个辨味,无论就此诗字句的锤炼、语言的精纯、措意的深厚、表情的沉着、言情的顿挫而言,它都神似杜甫的伤时念乱的五律

(周啸天)

文章标题:《出塞》原文赏析-方维仪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1040.html

上一篇:《舟下建溪》原文赏析-方惟深

下一篇:《竹枝词》(录二)原文赏析-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