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词》

何景明

烟渺渺,碧波远;白露晞,翠莎晚;

泛绿漪,蒹葭浅;浦风吹帽寒发短。

美人立,江中流,暮雨帆樯江上舟,夕阳帘栊江上楼。

舟中采莲红藕香,楼前踏翠芳草愁。

芳草愁,西风起;芙蓉花,落秋水。

江白如练月如洗,醉下烟波千万里。

【作者】

何景明(1483-1512),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今属河南)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与李梦阳等倡言复古,号称“前七子”。后与李梦阳发生争执,讥其为“古人影子”。实则其复古摹抉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其诗亦不乏清新谐雅之作。有《大复集》。

《秋江词》原文赏析-何景明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的诗。怀人者为第七句“浦风吹帽寒发短”所显示的形象,也即作者自己。被怀者为第八、九两句立于江中的“美人”。何景明在他的长篇歌行《明月篇》的序言中,说汉魏古诗“义关君臣朋友,辞必托诸夫妇”,对这种象征写法心仪至极。本篇显然用的就是这种写法。可知“美人”乃指他的朋友,全诗所表现的乃是何景明对友人的怀念与关心。

首六句写被“浦风”所“吹”而感到“寒”冷,因寒冷而怀疑“发短”的诗人的眼中之景。“烟渺渺,碧波远”从大处落笔,写远望。这两句创造出一个深远、苍茫的意境,而在深远之下使人感到一丝隐隐的惆怅,苍茫之中使人感到一缕淡淡的凄凉。“白露晞,翠莎晚;泛绿漪,蒹葭浅”从细处着手,写近看。前两句承上而来,进一步渲染首两句隐约透露出来的那种淡淡的感伤之意:白露既干,则其光泽全失;翠莎已晚,则其风采难睹。美好的事物非复往日的神韵,诗人之惆怅、凄伤,不待明言。后两句不但以绿漪乱泛、蒹葭低伏的客观之景反射出诗人心绪的烦乱与沉重,而且关合一个“风”字,为下句的“寒”字作了注脚。

以上六句围绕“浦风吹帽寒发短”这一中心句,一方面由远而近,一步步地展现诗人所处的环境,一方面由浅而深,一层层地揭示诗人此时的心境,最后清晰地把诗人的整体形象推到了读者面前。但同时也造成了一个悬念:诗人何以冒着寒冷独立浦边?他是为了什么在惆怅?在感伤?在烦乱?在沉重?这一悬念,或者说蓄势,非常自然地逼出了“美人立,江中流”两句,使人顿时明白诗人惆怅、感伤、烦乱、沉重之所系。全诗至此,陡然一转。如果说前九句是实写诗人独立浦边远望“美人”时的情景的话,那么“暮雨”以下八句就是虚写“美人”的种种活动,也即“美人”既不可见,诗人由此而产生的种种联想。

“暮雨帆樯江上舟,夕阳帘栊江上楼”,纯以名词性词组出之,六个词组六个意象,三个意象一幅画面,两幅画面叠现出“美人”两个主要的活动场所。“舟中采莲红藕香”承“暮雨帆樯江上舟”“楼前踏翠芳草愁”承“夕阳帘栊江上楼”,在两幅画面中加入“美人”的身影,则“美人”之可爱,诗人之柔情,尽在其中,与前面诗人独立浦边时的暗淡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显然是诗人对往事的回忆,眼前不见“美人”的惆怅,希望在甜蜜温馨的追想中得到宽慰。然而,意识的流动不只是把他引向往日的甜蜜,而且也把他拽向痛苦的猜测:“芳草愁,西风起;芙蓉花,落秋水。”“美人”之所以不得见,是不是已经被残酷的“西风”打入“秋水”中了呢?首六句所写诗人心情的烦乱、沉重,在这里得到了呼应。

但诗人对这个问题不能回答,或者不愿回答。为了解脱,他将思绪收了回来,转向眼前的江水,以“江白如练月如洗,醉下烟波千万里”轻轻宕了开去,把一幅空白画面、一种空灵意境留给了读者。这样的结尾,以吞为吐,虽然含蓄,但最末一句洒脱高昂、突然振起,与全诗的情调殊不相称,所以沈德潜说:“一本节去末二语,更有余韵。”不过,综观全诗,词采俊逸,寄意遥深,是充分体现了“信阳诗以秀朗胜”(沈德潜语)的艺术特色的。

被何景明如此关切的友人是谁呢?会不会是李梦阳?据《明史》本传,何景明与李梦阳的关系一度曾经非常亲密,以至于“李梦阳下狱,众莫敢为直,景明上书吏部尚书杨一清救之”。何景明有一首《得献吉江西书》,以李白比李梦阳,自比杜甫,表达了“他年淮水能相傍,桐柏山中共结庐”的愿望,更能证明二人的关系不同一般。那么,本诗会不会是有感于李梦阳下狱而作,所谓“芙蓉花,落秋水”?沈德潜《明诗别裁集》选录此诗之后,有一评语:“美人娟娟隔秋水,风度似之。”“美人娟娟隔秋水”系杜甫《寄韩谏议》诗中之句。《寄韩谏议》一诗是以“美人”喻韩谏议,主旨在于劝勉韩谏议复出,“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结尾两句揭示了这一主旨。沈德潜说何景明此诗“风度似之”,当是既指采用“以美人喻君子”的手法相似,空灵蕴藉的诗风相似,又指“焉得置之贡玉堂”的主旨相似。

(魏填平)

文章标题:《秋江词》原文赏析-何景明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1297.html

上一篇:《种麻篇》原文赏析-何景明

下一篇:《津市打鱼歌》原文赏析-何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