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有感
何梦桂
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世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到夜深。
【注释】
岫(xiù):有洞穴的山。
参差:即排箫,古乐器名。
【作者】
何梦桂:(1229—1303)字岩叟,初名应祈,字申甫,别号潜斋,淳安(今属浙江)人。咸淳元年(1265)进士。授台州军事判官。官至大理寺大卿。入元,累征不起。有《潜斋集》。
【赏析】
这首诗见于何梦桂的《潜斋集》,《宋诗钞》卷九十也入选。宋亡以后,何梦桂为了避免元朝的累次征辟,离开他的家乡浙江,在湖南沅陵小酉源筑室隐居。这首诗便是他隐居小酉源后的作品。在元朝统治下,南人特别被歧视,何梦桂作为南宋的遗民,眷怀故国之情自然是很深切的,在《夜坐有感》里所抒发的正是这种感情。
第一句“银汉无声”四字借用苏轼名句(《阳关词·中秋月》:“银汉无声转玉盘”),写出一种夜静更深、天清地肃的气象。“玉漏沉”是作为“银汉无声”的对衬,“沉”是沉重的意思,漏声沉重,更显得深夜虚空的静穆。第二句更进一步写夜深。前人说,杜甫《月夜》诗“鬟湿臂寒(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见看月之久”(见仇兆鳌注)。这里的“风露入衣襟”,也是这样的手法。“楼高”则隐喻出世之意。夜深坐久,可以想见隐居出世者的孤寂。
颔联写周遭的夜景。上句写得虚而远,对句则写得实而近。作者《挽宁谷居士何公》诗云:“隐谷云归龙已去”,《蛟龙歌》云:“安得此身化为云,随龙上下云无心”,和第三句参照来看,比兴之旨就很明显了。“云从龙”(《易·文言》),古来往往用以比喻君臣之义。“洞龙睡熟”,比喻赵氏遗孤(帝昺)的政权早已不存在了。“云归岫”,比喻作为遗民的诗人和他的同志者,也远居岩薮,埋名隐姓。从诗的表面看,它是写小酉源这样“深山大泽,实生龙蛇”(语见《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的夜景,而骨子里则寄寓作者亡国之痛,高蹈之情。第四句是化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的诗意。作者的《拟古》诗云:“南枝栖越鸟,忍逐北风飞?北风藐万里,分死无回期。骨朽化为尘,魂魄将南归。”表明自己宁死也不屈服于元朝,可以和这一句参看。“枝鹊啼干”,乌鹊啼声强烈的感情色彩,实则是隐喻诗人自己悼念故国之泪已枯,悲痛之情可以想见。
颈联两句是作者在深夜里的心情的抒写。“瓮”非藏书之所,而“故书”已入“瓮里”,读书生涯真变成了“前世”之“梦”。他现实的处境,可想而知。“剑”入“匣中”,但“少年”的“心”志未灭。“剑”的前面用个“孤”字,可见同志之少;“书”的前面用个“故”字,可见旧习之深。这两句既描绘了他当时无可奈何的现实处境,又表达了不甘现状的愤激之情。在当时遗民中,他这样的情怀,是很有代表性的。
结尾两句,又回到夜深,而且诗的最后,把“夜深”两字,明白写出来。“征鸿目断”即“目断征鸿”。“阑”,同“栏”。“阑干角”回应开头第二句的“楼高”。在夜里,诗人倚着栏杆的一角,遥望征鸿,自然是看不到的。“征鸿”自来是音讯的象征,“目断征鸿”,实际上是说宋朝复兴的讯息再也盼不到了。诗人的心情是郁闷而悲凉的,何以排遣呢?“吹尽参差到夜深”。“参差”是排箫,这一句是化用《楚辞·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句意。诗人所盼望的“夫君”,不是别人而是宋朝的故君。他吹箫吹到深夜,为的是寄托对故国故君的悼念。
这首诗的音调是低沉婉转的,诗中大量采用比兴手法,以表现深沉的故国之情,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屈守元)
文章标题:《夜坐有感》原文赏析-何梦桂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1306.html
上一篇:《竹枝词》原文赏析-何景明
下一篇:《山雨》原文赏析-何绍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