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亡国诗》
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五代·花蕊夫人
【赏析】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里,才华与容貌在女子身上少有相容。在历史的长流当中,四大美女以美貌闻名,也有谢道韫、李清照等人以才华遐迩于世,却独独少有像后蜀孟昶的贵妃“花蕊夫人”这般才华与美貌并存的女子。
“花蕊”夫人之名是形容女子生得很美,取“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之意。谙熟历史的人都知道,号花蕊夫人者,实有两人。一是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妃子,另一个便是这位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花蕊夫人,一个歌伎出生的贵妃,后蜀后主孟昶之妃。
自古以来,多言红颜祸水,君王亡国之因,全数归结到了女子身上。先有褒姒、妲己、妺喜、骊姬被称为四大妖姬为例,亡国之因,究竟是红颜祸水,还是习惯了替王朝的落败找代罪羔羊?而花蕊夫人被世人归结于红颜祸水之辈,也实属必然。
史载孟昶是一个非常懂得享乐的皇帝,他广征蜀地美女以充后宫,妃嫔之外另有十二等级,其中最宠爱的便是花蕊夫人。花蕊夫人最爱牡丹花和红栀子花,于是孟昶命官民人家大量种植牡丹,并说:“洛阳牡丹甲天下,今后必使成都牡丹甲洛阳。”他还派人前往各地选购优良品种,在宫中开辟“牡丹苑”,孟昶除与花蕊夫人日夜盘桓花下之外,更召集群臣,开筵大赏牡丹。那红栀子花据说是道士申天师所献,只有种子两粒,它开起花来,其色斑红,其瓣六出,清香袭人。由于难得,便有人将那花的样式画在团扇上,如此竟相习成风。
在花蕊夫人与孟昶相伴的美好时光里,她创作了大量的诗篇,所作《宫词》百首,词调韵美,其诗词短小精悍,细腻传神,往往数十字就描述了深宫庭院的生活,也公开了宫廷的秘密,非常具有写实意义:
其一
离宫别院绕宫城,金版轻敲合凤笙。夜夜月明花树底,傍池长有按歌声。
其二
修仪承宠住龙池,扫地焚香日午时。等候大家来院里,看教鹦鹉念新诗。
其三
春殿千官宴却归,上林莺舌报花时。宣徽旋进新裁曲,学士争吟应诏诗。
其四
殿名新立号重光,岛上亭台尽改张。但是一人行幸处,黄金阁子锁牙床。
孟昶怕热,曾在摩诃池上建水晶宫殿,以楠木为柱,沉香作栋,珊瑚嵌窗,碧玉为户,四周墙壁以数丈开阔的琉璃镶嵌。殿内罗帐锦被,奢华无比。孟后主日日饮宴,渐觉烦腻,花蕊夫人便用红姜煮白羊头,石头镇压,以酒腌之,切如纸薄,风味无穷,号称“绯羊首”。她发明的另一种食品是白薯药片,薯片加五味调料后,以纹火烤得香酥,为成都名小吃之一种。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两人醉生梦死之时,赵匡胤“黄袍加身”,于公元964年十一月,赵匡胤以后蜀密谋勾结北汉犯宋为借口,发兵攻打蜀国。宋军仅五六万精兵,就让成都的蜀兵十四万守军一溃千里,毫无抵抗之力,孟昶自缚出城请降,孟昶与花蕊夫人双双被押解往北。
行至葭萌关,花蕊夫人因国破家亡悲愤难忍,援笔填词于驿壁:“初离蜀道心将碎,遗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才写四句,宋军催行,不得已掷笔而去。后有好事者给花蕊夫人的《釆桑子》续上了半阕:“三千宫女如花面,妾最婵娟,此去朝天,只恐君王宠爱偏。”却全然道不出花蕊夫人悲愤的心情。
被解押至汴京之后,宋太祖赵匡胤因早就听闻花蕊夫人的美貌,单独召见她,厚礼相待,问她为什么不殉国,反而投降。花蕊夫人听了,心神若定,冷静沉着,思索片刻之后,吟出了可谓是千古绝唱的《述亡国诗》。
这首诗从字面上就可看出花蕊夫人内心的悲愤以及不卑不亢,表达了内心哀痛的同时,也怒后蜀男儿的不争,枉为男儿。
同时她的这首诗也有自辩之意,蜀国亡国,有很多人认为是红颜祸水,是蜀皇迷恋花蕊夫人,致使其不勤朝政,沉迷酒色,生活荒淫奢侈无度,最终导致后蜀亡国投降。而“妾在深宫哪得知”一句,大有辩驳她在深宫,一介妇孺之辈,对于这些根本不知情,摆脱自己女色亡国的嫌疑。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一句,道出了蜀中空有十四万大军,却抵不过宋兵五六万,反衬出了蜀兵原本就不堪一击,不要把责任推卸到女人身上之意。
后来,孟昶为保族人,将花蕊夫人献给了赵匡胤,却不明不白地暴毙,其母也绝食谢世。花蕊夫人被赵匡胤收入后宫后,不忘故主,绘孟昶画像私挂奉祀。此事被宋太祖追问,花蕊夫人急中生智曰:“所挂张仙,送子之神,蜀人皆如。”幸未追究。这本是托词,不料不胫而走,成了宫内外女子之闺俗,并自宫中传至民间,晚清时好事者又将张仙男身像改花蕊女身像,由此花蕊夫人便被尊为送子娘娘了。
或许有人说花蕊夫人不过贪生怕死之辈,既然她表现得如此有情有义,又何不殉国,追随孟昶而去?正所谓“千古艰难惟一死”,千古艰难,死是最难的。世间总有太多让人牵挂和放不下的,与其说花蕊夫人贪生怕死,我宁愿相信她是怕孟昶死后无人再记得他,所以忍辱负重,绘了孟昶的画像私挂奉祀,以慰二人恩爱美好的时光。
史书上没有记录花蕊夫人是何时死的,是怎么死的。在蔡东藩的《宋史演义》和李逸候的《宋宫十八朝演义》中写到花蕊夫人的死,与宋皇后有关。
野史当中关于花蕊夫人之死,也有零星的记载,北宋中期邵博的《闻见近录》中说:一日赵匡胤率亲王和后宫宴射于后苑,赵匡胤举酒劝赵光义。赵光义答道:“如果花蕊夫人能为我折枝花来,我就饮酒。”赵匡胤命花蕊夫人折花时,赵光义引弓将她射死,随后流泪抱着赵匡胤的腿说:“陛下方得天下,宜为社稷自重!”赵匡胤没有责怪他,“饮射如故”。北宋末年蔡绦的《铁围山丛谈》卷六有云:“太宗在晋邸时,数数谏昌陵,而未果去。一日兄弟相与猎苑中,花蕊夫人在侧,晋邸方调弓矢引满,政拟射走兽,忽回射花蕊夫人,一箭而死。”
花蕊夫人究竟是如何香消玉殒的,已经无从考证了。而她一生所作的诗词,却永远地留在了历史中,并且流传了下来,让我们可以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看到一个才华与美貌相容的女子。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花蕊夫人《述亡国诗》古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