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馆夜作
长夜山窗面面开,江湖前后思悠哉!
当窗试与燃红烛,要看鱼龙啖影来。
【作者】
黄景仁(1749-1783),字汉镛,一字仲则,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人。曾游安徽学政朱筠幕。乾隆三十年(1765)秀才。清高宗东巡召试名列二等,以英武殿书签官,例得主簿。后纳资为县丞,在京候选。贫病交迫,欲往西安依陕西巡抚毕沅,途中病死。早孤家贫,平生怀才不遇。工诗。多写牢愁抑塞之情,以奇肆新警沉挚见长,颇有李白之风。亦工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赏析】
黄景仁一生曾多次游杭州。二十五岁这年春天,他在安徽学使朱筠幕中校文(帮助主考阅卷)。夏初,因与同事议事不合,一气之下出了使署,到徽州拜访郑诚斋,不久转赴杭州,畅游西湖名胜。《山馆夜作》便是游杭州时写的。这天晚上,诗人住在杭州吴山绝顶的山馆,彻夜不眠,写下了一组三首绝句,这里选析第三首。
吴山在西湖边上。住在山顶,打开所有的窗户乘凉,东南面可以看见钱塘江,北面可以俯瞰西湖,这就是诗中“江湖前后”的意思。但这“江、湖”二字,虽切钱塘江、西湖地望,也含有漂泊江湖的双关含义。因此,“思(sì)悠哉”一语便也有两种色彩。“悠”本有“闲适”和“遥远”二义。陶渊明“悠然见南山”,取“闲适”之义;杜甫《龙门》“往还时屡改,川水日悠哉”,则取遥远之义。夏天酷热,住在山顶上,时间已到深夜,暑气尽消;又处于江、湖之间,水汽蒸腾,长窗四开,夜风习习便有悠然之乐,那心境是悠然自适的。浪迹江湖,身如不系之舟。俯仰随人,辛酸备历。四应乡试,终未得一第。功名之蹭蹬如此,又复穷愁多病,家中母老子幼,事畜无资。在这不眠之夜,反复思量,顿感萍梗飘零,百忧交集,那心境是凄惶痛苦的。
诗的后两句“鱼龙啖影”是写实,也可能是用典。在两面临水的山头,当窗燃起高高的蜡烛,把水中鱼类逗引拢来(鱼在夜间有趋光性,故夜渔常设灯火),围着烛影来去觅食,那情景一如“花港观鱼”,非常有趣。又《晋书》温峤传,有牛渚燃犀的故事,火光在水中可以形成种种幻影。诗中“鱼龙啖影”,也可能是烛光映在水中呈现的幻象。那幻象也是壮丽多姿的。
但“鱼龙”还另有涵义。它往往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人物,包括自喻在内。如,杜甫“鱼龙寂寞秋江冷”是自况;“鱼龙杂处”,形容各式各样的人混在一起,为衣食而奔逐。奔逐而终归落空,就像“鱼龙啖影”,到头来都归于空幻。景仁这些年,不也是为了追求功名而苦恼奔忙吗?他这个人中之“龙”,与多少“鱼族”升沉竞逐,觅升斗,找出路,结果只是梦幻泡影。因此,诗中“要看鱼龙啖影来”,何尝只是写闲情逸致!中间有生活的投影,失望心情的折光。这组《山馆夜作》第二首有“城郭人民别想劳,看来身世总秋毫”之句,感慨深沉,与“鱼龙啖影”的心情是一致的。
这样看来,此诗虽小,蕴涵也相当复杂。总之,身在江湖之上,难忘忧患相仍,这就是“思悠哉”的全部心态。
这首诗字面字里,两副面目。从字面看,一派悠然自适,冷眼阅世。语言清雅俊逸,诗境淡远轻清,简直飘飘欲仙,绝无尘俗。从字底细味,思量身世,又有许多难以说清、说尽的复杂情怀。一底一面,如此不同,读之者可以各凭兴会,玩华得实,自作揣摩。因此这首小诗耐人咀嚼,味之不尽。这就是它的艺术特色。于此可见,本文开头对“江湖”一词的两重意义,仅仅列举而不加可否评断者,也正是因为两者兼而有之,不必执其一端,把活蛇弄死。
(赖汉屏)
文章标题:《山馆夜作》原文赏析-黄景仁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1404.html
上一篇:《富阳》原文赏析-黄景仁
下一篇:《新安滩》原文赏析-黄景仁